华盛论文咨询网

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08-28 11:18 隶属于:文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 要:随着我国酒店管理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酒店企业对一线服务人员和高素质的管理者需求量不断加大,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院校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 不断调整培养方式。随着国家

  摘 要:随着我国酒店管理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酒店企业对一线服务人员和高素质的管理者需求量不断加大,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院校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 不断调整培养方式。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 学徒制培养模式以有别于传统的方式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成为解决技术能力短板的有力措施。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现状, 并提出建议。

酒店管理论文投稿

  一、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发展现状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 (教职成厅函[2015]29号) 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其中试点地区17个, 试点企业8家, 试点高校100所, 试点中职学校27所, 行业试点牵头单位13家, 范围涉及学徒制培养的各个主体, 从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学术研究领域,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研究在最近10年文献数量成倍增长, 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围绕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实践, 国际国内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比较研究, 教学过程要素研究, 现代学徒制具体案例实践, 实施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纵观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发展, 有以下瓶颈制约着该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一) 人才供需不协调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求有一个难题, 一方面酒店企业急需大量一线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与企业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有较大差距而找不到合适的酒店管理岗位, 这其中的不协调主要存在于校方的培养方式难以适应企业日益增长的技能和素质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在校期间无法完全模拟, 造成在校期间实践技能的缺失, 现代学徒制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 学徒制培养模式停留在初级阶段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已经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 如实行2+1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 这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有诸多益处, 但现行阶段的学徒制培养基础与现代学徒制的高级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政策和法律、法规仍处于缺失状态;学生的“双重身份” (学生、学徒) 还未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衔接不够, 没有发挥现代学徒制培养中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教学与企业培训没有有效对接, 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性浪费和不足性空白;培养标准缺失, 各自为战的人才培养难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团队组成不尽合理,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双导师制要求教学任务要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 而我国现在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大部分难以达到。

  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 发挥育人主体作用

  改变学校培养、企业使用的传统模式。酒店企业在学生入校初期就开展师傅带徒弟的培养联系, 在学校理论教学期间, 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酒店企业导师进行技能操作交流, 在学生企业实习期间安排固定在校教师通过网络、电话方式给予理论支持, 通过校企合作协议, 企业与学生用工协议规范各方责任义务, 理论教学由学院考核, 实践技能由酒店企业考核, 实现人才教育与考核的“双重管理”。

  (二) 行业层面充分发挥作用

  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明确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权利义务, 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过程中, 给予行业企业充分的话语权和自由选择发展的空间。

  (三) 制度层面尽快完善标准体系

  教育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规范专业教学标准、课堂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师资结构标准、企业实践培养标准等, 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四) 高校层面优化教师队伍

  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进一步扩大企业和院校的师资通道, 人员合理流动, 大胆突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 使企业专门人才担任现代学徒制导师, 学校教师担任理论导师的“双师制”落地, 从整体上提升团队的业务水平, 打造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双导师”合作团队。

  (五) 改革现有教学体系, 校企携手共谋发展

  学校和酒店企业共同制订教学方案, 联合开发的课程体系, 共同商讨教学过程、培养标准、管理制度、证书获取机制, 为各岗位量身定做培养系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wslw/9519.html

声明:《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