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1-03-15 09:00 隶属于:医学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既要掌握丰富的基础医学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既要掌握丰富的基础医学理论、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全面的实验技能和较强的卫生防疫工作能力[1]。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课堂是实验教学[2]。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相关的实验课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分析化学、卫生微生物学和卫生毒理学等,共计 32 000 人时数。目前,实验教学的质量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更好地提升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初步建立了实验室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分析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科学合理地评价实验教学质量是真实反映教学质量的前提。通过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各环节进行分析,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3]:

  1.1 客观性 实验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工具应客观公正、全面真实,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

  1.2 科学性 在指标制定过程中,要立足于专业特点,把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放在指标制定的首要位置。此外,指标的制定应以推行实验教学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方法、内容改革为目的。

  1.3 可操作 评价指标内容应力求全面,突出实验专业性的特点。同时,评价指标应内涵明确、简单易行,便利快速、准确评价,及时得出评价结果。

  2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1 指标体系的选取 从实验准备到教学效果共设立3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分别设立18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是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分解,其内容全面,分值分配科学,既涉及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课的准备情况、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等主观能动性发挥,又涵盖了学生主观感受与收获,见表1。

  2.1.1 一级指标的确定 根据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确定三个一级指标:(1) 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仪器设备;(2) 课堂教学及实验内容;(3) 实验教学效果。

  2.1.2 二级指标的确定 将 3 个一级指标逐一分解,选取与实验教学密切相关的、规范的、有特色且能反映实验教学水平的具体指标作为二级指标, 18项二级指标如下。(1) 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仪器设备:设 4 个二级指标,包括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与管理、实验教师队伍结构。这些指标的意义在于突出强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需要满足教学要求;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结构合理性和学术水平;加强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保证实验室场所安全整洁;同时,重视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执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2) 课堂教学和实验内容:设 9 个二级指标,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带教教师教学水平和人均指导学生数、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分组、实验考核方式、实验课工作记录和综合设计性实验。这些指标的意义在于强调实验教学大纲、教材的可执行性和先进性;强调教师必须有严谨敬业的教学态度;需要做好充分的实验教学工作,包括实验项目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用品准备、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和通知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进一步增加带课教师数,减少教师人均指导学生数;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设备、账和物的管理,仪器完好率、实验开出率等符合实验教学质量的要求。强调重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鼓励教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时数,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实验教学效果:设 5 个二级指标,包括实验完成情况、实验基本理论的掌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实验报告质量、实验测试成绩和学生评价。这些指标的意义在于突出强调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培养;从实验教学条件、教师指导水平、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重视学生评价;要求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且内容完整、设计合理、数据完整和准确;重视学生实验成绩考核。

  2.2 分值分配及评价算法 根据上述各指标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同设立分值时有所侧重。一级指标中:“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仪器设备”为 20 分; “课堂教学及实验内容”与“教学效果”两项各为 40分,合计100分。一级指标的分值再根据各二级指标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同分配到各个二级指标中,具体分值见表1。实验教学评价根据总分采用等级制度[4],分设 A (优秀,总分 86~100分)、B (良好,总分 75~ 85 分)、C (合格,总分 60~74 分) 和 D (不合格,总分<60分) 四级。 2.3 评价体系的实施 该体系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一学年开设的 11 门实验课中实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象涉及 40 余名实验教师、12名实验技术人员和110名本科生。实验课前将评价表发给调查对象,使其对评价指标有足够的认知,并熟知各自在实验课中如何践行指标。实验课结束后, 调查对象分别对每门实验课进行评价,汇总各实验课的得分,分析评价结果。

  3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及分析

  3.1 评价结果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共回收问卷162 份,有效问卷 157份。每门实验课的评价分数,见表 2。除了预防医学和卫生化学等级为良好 (B)外,其他实验课等级均为优秀 (A)。由表2 可知,一级指标中的“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仪器设备”11 门课得分均在应得分数的 90%以上;“课堂教学及实验内容” 10门课得分在应得分数的 90%以上,1 门课在应得分数的 80%~90%,其中一项二级指标“实验考核方式”得分较低 (应得分数的 79%);“教学效果”8 门课得分在应得分数的 90%以上,3 门课 (预防医学、卫生化学和卫生微生物检验) 在应得分数的70%左右。

  3.2 分析预防医学、卫生化学和卫生微生物检验 3门实验课的一级指标“教学效果”的5个二级指标得分均较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3.2.1 原因分析 (1) 预防医学、卫生微生物检验得分较低的原因:预防医学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三门实验课合并而成;卫生微生物检验是病毒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三门实验课合并而成,实验的安排是三门课穿插平行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果。(2) 卫生化学得分较低的原因:卫生化学是一门集数学、物理和化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功底要求高,难度系数大,理论基础学不透彻,做实验就会相对被动;另外,该实验课涉及气相、液相和气—液质色谱仪等贵重仪器,该类仪器原理复杂,价格昂贵,不能满足每个学生上手操作仪器,学生掌握程度欠佳。(3) 实验环境因素影响:以上三门课均在第二个学年开设,五月份以后济南市天气炎热,尤其是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是在II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空间有限,学生拥挤,实验室内室温较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3.2.2 改进措施 (1) 实验环境的改善:没有良好的实验环境,就没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就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就没有良好的应用创新型人才[5]。目前实验教学楼使用年限较长,空调制冷效果欠佳,尤其是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应该扩大实验室面积,拓展实验空间,更换大功率空调,以确保良好的实验室环境。(2) 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改变以往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和落后的实验教学手段;改变只教授基础实验的教学模式,实行先进行基础实验奠定实验基础,后进行专业实验掌握专业技能,最后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按照实验教学效果的要求,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同时,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3) 改进实验课的授课方式:重视对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分析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拓展实验内容和仪器功能,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实验内容上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科研态度的培养。(4) 考核方式的改变:实验测试成绩不能仅凭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质量,还应该注重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5) 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如对仪器分析实验中实验原理、仪器结构的讲解等,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可以解决仪器不足的问题,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可以将实验内容进行设定,在实验设备不足或缺乏设备的情况下可以独立完成实验,从而降低实验成本[6]。

  4 讨论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列出 18 个二级评价指标,能够从实验室管理与教学仪器设备、课堂教学及实验内容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全面评价实验教学质量。

  本研究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全面的评价内容和科学的分值分配,既涉及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课的准备情况、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教学方式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涵盖了学生主观感受与收获,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验过程各个环节的特征。同时,通过对实验教学评价,可以及时掌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动态,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该指标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预防医学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不同类型,但是该评价指标体系却是一刀切,没有任何差别,这就难以进行客观、准确和全面的评价;其次,研究主体单一,而多元评价主体有利于相关人员从不同视角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实验环境和设备及课堂表现等情况[7]。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力求创建一个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体系,为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佳,李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养的思考[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20,42(9): 855-860.

  [2] https://mp.weixin.qq.com/s/mMTD- wnxjV7GYbbuHLsWqg. 山东出台意见: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EB/OL].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20-05-19.

  [3] 袁利,唐杰,李芳健,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J]. 科技经济导刊,2017(3): 135-136.

  作者:马晓敏,秦泽明,刘文慧,刘娜,季静,寇蕊蕊,郭冬梅,王淑娥,赵丽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相关推荐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yxlw/16145.html

声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