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西藏地区地质勘探及找矿历程研究现状分析探讨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10-31 15:57 隶属于:工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要: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矿产、水源产地,开发利用西藏资源有利于对当地的经济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分析西藏地区矿产资源以及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我国对西藏地区的地

  摘要: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矿产、水源产地,开发利用西藏资源有利于对当地的经济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分析西藏地区矿产资源以及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我国对西藏地区的地质地貌的勘探开发历程,以及取得的相关成绩,提出了对藏区勘探开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后续开发利用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对西藏地区的地质勘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仅有国内外少数学者对西藏地区的盐湖做出勘探考察以满足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视,专门设立相关勘探研究院,西藏本地勘探工作队以及勘探研究院[1],对西藏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勘查寻找,长期以来进行了很多的地质找矿工作,在地热、盐湖、砂金、铁矿、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勘探得到很大的成绩,但是相比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地质工作做出的研究还比较落后[2]。

  勘探西藏地区矿产资源已经上升成为我国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战略与基础,勘查地球化学实质就是分区进行勘探,反映地球化学的分布。做基础地质勘查研究为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以及未来开发规划提供主要依据,我国学者进行区域化探所采用的方法为水系沉积物测量与土壤测量等这几种方法,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其应用的环境主要多为地形容易切割、水系发达的山区。

  根据勘探所采集到的水系沉积试样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多少[3],从中可以判断出矿床分散流,为后期探矿提供依据。在很多研究中也可以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区的远景区进行划分。另外,应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可以对淤积河床中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水中沉淀的颗粒、水中的悬浮物等进行测定以达到合理利用河床的目的[4]。

  我国从1985年开始就对西藏地区各个地方的地质勘探工作进行了布局与计划,由于当时西藏地区专业地质队基本上没有,我国新成立了西藏地区专业的勘探团队,并调取了其他省的勘探队员支援西藏地区[5],结合本地勘探队员对地形熟悉的优势与支援西部的勘探队员勘探技术强硬的特点相互结合进行联合勘探。

  西藏属于高原气候,在勘探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大量的勘探,能够保证其勘探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建立了一整套的勘探体系,确保在整个勘探过程中的数据的准确性[6]。随着勘探工作的日益进行,对西藏地区探明的矿区较多,在位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多龙铜矿找矿成果比较突出,此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相接处,在此矿区已经发现了较多的重金属矿,随着找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找矿工作已经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如果投入开发阶段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7]。

  1近年藏区地质调查工作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李璞[8]等人带领研究队员对西藏地区东起金沙江西至定日,南至雅鲁藏布江北至丁青对西藏地区进行了粗略的地质勘探,也是我国对西藏地区这块处女地的首次地质勘探,这次勘探对西藏地区各时代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总结,详细阐述了西藏地区的地形地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成立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1975年初至1986年末西藏地质考察队对藏区进行了一次1∶100万日土幅(Ⅰ-44)、改则幅(Ⅰ-45)区域地质调查,建立了西藏地区的地层系统,对其怒江沿岸地质地貌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探[9]。

  在1999年初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对西藏地区的1∶100万改则幅、日土幅区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整个西藏地区的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半个世纪对西藏地区地质勘探做的最重要的研究工作[10]。

  从1985初到2001年末,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工作,查明索那、达查、确格茹、恰秋、补曲等地区的砂金存储量,并做出预测砂金的总储量达到18t左右,经济效益可观。相继到1996年初至2001年末河南省联合西藏地矿厅在尼玛县扎西错—纳江错等地对贵金属矿区进行了调查,确认了屋素拉、罗布等地区存储量可观的黄金以及砂金。

  到20世纪末也就是1999年国土资源部对西藏地区进行了1∶100万航空磁力测量,通过分析航空磁力异常数据可以找到一些重金属矿区的坐标。2003年初到2005年末,国家地震局对西藏地区做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其范围是前期工作最为广泛的一次,经过3年的努力地震局建立了西藏地区地层系统与地质构造格架。

  在2000年初到2001年末,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调集全部骨干队员对尕尔勤金矿床区、多不杂铜矿点这2个地区的矿产进行了核查,应用现代测量仪器对其地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多不杂铜矿中的斑岩具有矿化特征,是这个地区具有铜矿最有前景的区域之一。

  随后在2002年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对西藏色那铜(金)矿区中所采集到的矿石进行了成分分析,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更进一步对西藏色那铜(金)矿区矿点和多不杂铜矿的地质地貌以及成矿特点有了更新的认识,后续对多不杂矿区进行了浅井采样,对其采集得到的矿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此区域更进一步的找矿,探明了储藏较好的铜矿石,预测出了多不杂铜矿的储蓄量,为以后勘探铜矿做出了基础性的铺垫。

  在2000~2002年之间,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对西藏北部地区进行了1∶100万的贵金属地质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一批具有前景的金属矿点。同时期西藏自治区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在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进行了勘查,发现了更多的贵金属以及稀有金属矿石。同时,在2000年初到2004年末,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在铁格山附近对金属矿展开了调查与科研,并且在勘探的过程中发现了铜矿与金矿点的重要找矿信息。

  2004年,为了更精确地对西藏地区的找矿信息进行把握,中国地质调查局对西藏地区开展了1∶100万改则幅、日土幅区域调查,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藏区范围,而且精确度较高。随后在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了“西藏江麦-改则区域化探”专项,在此区域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统计,结果得到此区域有2个具有远景的矿区信息,为找矿的远景区。从2003开始直到2009年,这6年时间西藏地调院对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东段铜多金属矿区进行了勘查,西藏地勘局协力西藏地调院进行了普查工作。

  重点针对多不杂、波龙斑岩铜矿区绘制了1∶5000地质地貌图,在勘探的过程中应用到了浅井、槽探、钻探等手段,进行了大面积的勘查,还采用了化探、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其矿化蚀变范围进行了确定,明确了矿体品位变化、矿体的延深、矿体的分布规律。对矿区周围的铜金元素的异常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历时6年之后对此区域的矿产资源储量做出了较清晰的统计,其储量如表1所示。

表1

  在2003初到2007年末我国正在进行国土资源大调查,对西藏地区的国土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2008~2010国家成立“青藏专项资助”项目,主要承担勘探单位为西藏地调院五分院,其中项目自主总经费高达6560万元,其中5500万元由国家资助,剩余1060万元由地方自筹。项目主要的成果如表2所示。

表2

  2阶段性成果

  在1974~1983年之间,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与西藏地调院对西藏地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对拉萨的地质做出了详细《1∶100万拉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以及对日喀则的地质做出了详细的《1∶100万日喀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对拉萨地区以及日喀则地区的地质构造建立起了一套系统构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1980年中科院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质做出了研究并编写了1∶150万《青藏高原地质图》,1984年西藏地质科学研究院经过对西藏地质板块构造做出了详细的勘探研究并根据所采集到的数据编制了1∶150万《西藏板块构造—建造图及说明书》。时隔两年中国地质科学院针对青藏高原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且出版著作1∶150万《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

  进入21世纪,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西藏自治区的地质地理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藏区矿产进行了研究,西藏地矿局编写了《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和《西藏自治区矿产总结》等著作,肖序常、李廷栋等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完成《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等著作。李廷栋等学者对青藏高原的隆升机理做出了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隆起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陆内汇聚,第二个阶段是地壳分层加厚,最后一个阶段是重力均衡调整,这一过程精确地描述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以及演化机理。近些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理研究所、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一些科研院所对西藏地质构造以及成型原理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学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西藏地区的地形地貌。

  3存在的问题

  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得到20世纪70~80年代的科研工作者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以地质调查较多,对其地质地貌的研究主要以综合类为主,针对特定的区域内做出的调查研究极少,所有关于藏区地质研究每一个资料都有侧重点,差异很大,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到位,由于各学者处在不同时间段内,收集其研究资料具有较大的困难。对以上著作中的1∶100万区调比例尺小、绘制的研究区地层系统,填图单元很多可以划分到系,一少部分划分到组;总体地质构造能够在地质图反映出来,图面布局合理,是后续找矿所参考的重要资料。但是,其地质图精确到研究区内没有路线控制,对研究区内总体研究程度的指导价值较低。

  4结论展望

  本文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资料消化、总结,了解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地层、岩浆岩、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遥感地质特征等。通过分析西藏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开发的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我国对西藏地区的地质地貌的勘探开发历程,以及取得的相关成绩,提出了对藏区勘探开发现在存在的问题,对后续开发利用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向冲,王文磊,裴英茹.西藏多龙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定量分析与解释[J].地质力学学报,2017,23(5):695-706.

  [2]刘阳.西藏瓦昌达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7.

  [3]韩天石.西藏吉如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J].现代矿业,2017,33(4):65-66,88.

  [4]赵润东,李志军,何子轩.西藏班戈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地质论评,2017,63(1):21-22.

  [5]张文磊,于涛,刘堂,汪东,熊义军.西藏地堡那木岗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J].地质与资源,2016,25(4):356-359.

  [6]邓志娟.西藏纳木错西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6.

  [7]肖霞,倪师军,白涛,冯德新.西藏妥坝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靶区[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35(3):570-575.

  [8]刘寿航,丁枫,王乾,费光春,李跃,徐忠彪,杨雅真.西藏诺仓地区锌元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弱异常信息提取[J].矿物学报,2015,35(1):900.

  [9]邹山进洪.因子分析在西藏松多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区中的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2015,35(1):142-146.

  [10]丁秀萍.西藏拉果错地区蛇绿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gylw/10155.html

声明:《西藏地区地质勘探及找矿历程研究现状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