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大型煤炭企业并购整合关键动因分析——以中煤集团为例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1-09-27 08:48 隶属于:工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煤炭行业调控力度,多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若干意见,推动煤炭企业并购整合,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行业进步。大型煤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煤炭行业调控力度,多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若干意见,推动煤炭企业并购整合,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行业进步。大型煤企之间及其对地方小型煤炭企业的并购案例风起云涌,国家能源、山东能源、晋能集团等一批大型煤炭企业纷纷组建。并购已成为煤炭企业获取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实现快速成长和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众多并购行为的涌现成为煤炭企业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一方面,煤炭行业通过横向整合扩大规模和重整行业竞争秩序,通过纵向并购延伸企业价值链,行业整体素质提升明显;另一方面,煤炭行业仍有大量企业存在资源型亏损、地理性亏损、政策法规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大量的并购尤其是区域性并购处于烂尾阶段,面临失败收场风险。

大型煤炭企业并购整合关键动因分析——以中煤集团为例

  学术界关于煤炭企业并购及并购后整合的研究,大致可分为4类[1,2,3,4,5,6,7]。首先是关于政府整合政策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煤炭产业政策出台的阶段、政策的实证意义、政府对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政府和企业之间博弈模型等;其次是关于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方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的实施途径、成果评价、发展趋势等;第三,关于煤炭企业资源整合中特定问题的研究,研究关注“国进民退”、法律、程序、风险防范、整合模型、整合要素及构面等;第四,关于煤炭企业资源整合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并购绩效实证等内容。

  现有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理论研究缺口[8,9,10,11,12,13,14]。一方面,现有研究对并购中政府政策、整合方式、整合绩效评价等主题的研究较多,对于煤炭企业整合动因整体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政府规制、产业特征、竞争强度、网络关系、组织认知、群体特征、个体特征等因素研究较少,有关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比较稀缺。第二,煤炭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关键要素和驱动机理分析还不清晰,有关理论框架还未建立。第三,现有关于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绩效的研究存在矛盾。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央煤炭企业作为煤炭行业的排头兵,研究其并购整合历程,提炼出影响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关键动因,不仅有利于厘清煤炭企业实施并购整合的内在逻辑,还可以提高企业并购整合成功率,有助于我国煤炭产业长期有序健康发展。

  1、 案例分析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能源企业,其主营业务包括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现有可控资源储量680亿t,生产及在建矿井70余座,总产能达3亿t级规模。现有煤化工产品权益产能约1 000万t,控股和参股发电厂40余座,总装机超过2 700万k W。截至2020年底,中煤集团资产总额4 128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

  从中煤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壮大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实施并购整合的过程。从重组初期的纯政策性贸易公司,中煤集团抓住国家鼓励和支持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炭大集团的有利时机,运用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煤炭及相关产业链资源。通过煤矿整合、股权收购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中煤集团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等资源富集区开展优质煤炭资源获取工作,取得了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主体开发资格,获得了陕西榆横矿区大海则井田整装资源,在山西和内蒙古等地整合地方煤矿,建立中央企业煤炭资源整合平台,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并购整合,中煤集团2005年实现煤炭贸易量过亿吨,2007年实现煤炭产量过亿吨。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中煤集团通过整合中央企业的煤炭资源,煤炭产能由2亿t跨入3亿t级规模,可控资源储量由300多亿t增加至600亿t,煤炭产销量年均增长1 700万t,生产布局扩大到9个产煤省区,行业影响力逐年增加。

  2 、中煤集团并购整合关键动因分析

  煤炭企业的并购相对其他行业具有自身特殊属性,煤炭企业的并购受产业特点、政府力量、行业脆弱性、企业危机感、创业行为等内外部因素影响。

  2.1 、政府规制的影响分析

  中央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必须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各类产业政策。具体到中煤集团,其发端于原煤炭工业部下属的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是一家从事煤炭出口贸易业务的政策性公司。随着煤炭工业部的撤销,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将中国煤炭综合利用集团公司、中国煤炭物产集团公司、中国煤炭工程机械设备集团公司整体并入;财政部将中国煤炭综合利用集团公司、中国煤炭物产集团公司、中国煤矿工程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无偿划转;国家煤炭工业局将中国煤炭销售运输总公司、中国地方煤矿总公司、中煤生产技术开发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无偿划入。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煤建设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为首批中央企业重组案例。随后,财政部将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划入管理。政府作为企业的唯一股东和终极控制人,完全主导了上述整合重组过程。至2004年末,中煤集团实现原煤产量5 187万t,贸易量9 437万t,实现利润23.9亿元,销售收入389亿元。在全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中,排名第14位。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中煤集团实施改制重组,成立了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当年原煤产量排名进入了行业前3名。

  2.2、 行业竞争的影响分析

  2005年是煤炭行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的一年,全国特大矿难频发。为了解决煤炭行业安全问题,国家以山西省为试点推进煤炭企业并购整合,鼓励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鼓励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实施煤炭企业并购重组。随后,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组建数量逐步增多,中煤集团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针对当时中央企业存在的“数量多、分布太广、功能分割、资源配置分散、资源难以合理流动、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6]97号),提出中央企业要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的发展目标。对未进入所在行业前3名的中央企业要实施并购整合,以此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中煤集团保持行业前3名地位,留存在中央企业名录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应对策略,中煤集团积极谋求行业并购,先后收购了哈尔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尔滨液化石油气公司,英国FKI集团帕森斯公司制链设备和技术项目,重组了抚顺电机厂、西安煤机厂、石家庄煤机厂、江苏四方铝业等制造企业。为了解决并购资金问题,中煤集团分别于2006年、2008年在香港和上海发行H股和A股IPO,累计融资500多亿元人民币。2006年,中煤集团实现煤炭产量9 062万t,贸易量10 316万t,营业收入535亿元,利润40.1亿元,保持了煤炭第二的行业位置,赢得了作为中央企业的独立发展权。

  2.3、 创业导向的影响分析

  中央企业经营者由于特殊的选拔晋升通道及相对较高的政治地位,他们普遍更加追求政治收益,其前提是把所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2008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在中煤集团推行外部董事会试点,新调整了中煤集团领导班子,建立了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中煤集团董事会。新的中煤集团领导班子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创业打造第2个中煤成为企业发展主旋律。这一阶段是中煤集团实施资源并购整合的密集期,50多家企业或煤矿并入中煤集团。经过“十二五”时期,中煤集团加速扩张,新基地、新项目集中建设,多数生产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资产规模继续大幅增长,到2012年达到2 455亿元,比2009年初增长一倍。

  3 、结论

  (1)并购是一种复杂的企业行为,是煤炭企业变革决策和组织变迁的重要形式,受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组织因素和行动要素交互作用、多重反馈影响。基于组织变革理论和创业理论,在对中煤集团并购整合及发展历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抽象提炼总结了影响煤炭企业并购的4个关键因素,即政府规制、行业竞争、组织警觉和创业导向。

  (2)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煤炭资源的储量与赋存条件,政府拥有很大的项目审批权和资源分配权,政府会利用自身拥有的权力积极干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也会通过严格的产业管制来推动煤炭企业进行并购整合,政府的双重角色使其成为煤炭行业并购整合的引导力量。

  (3)煤炭企业的竞争决策和竞争战术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竞争张力感知决定。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强度大、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以及行业脆弱性导致企业危机意识普遍比较强,行业竞争使得煤炭企业必须通过资源重构获得竞争优势。创业导向体现了煤炭企业主动追求市场机会,在技术和组织上实施创新以及采取冒险行动,创业导向影响煤炭企业环境感知、资源整合及资源重构。组织警觉是企业实施竞争性行为前提,能够提升组织适应能力,促进煤炭企业作出并购等重大变革决策。

  (4)当前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国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煤炭行业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煤炭企业需要进一步增强警觉意识,摒弃传统发展观念,树立新的创业观念持续开展创业、创新活动,适应碳市场需求,通过并购整合和技术进步,实现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共生,这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奶支中国企业并购绩效与政府干预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 2012.

  [2]潘伟尔对中国煤炭行业企业盈利与亏损的思考[J]管理世界, 1996,22(2):106-113.

  [3]杨家纯,郭军.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取向[J]管理世界, 2000,16(4):85-91.

  《大型煤炭企业并购整合关键动因分析——以中煤集团为例》来源:《陕西煤炭》,作者:周振,周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gylw/17111.html

声明:《大型煤炭企业并购整合关键动因分析——以中煤集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