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09-19 10:02 隶属于:经济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了解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预测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数量,为国家科学制定中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查阅《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

  摘要:目的了解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预测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数量,为国家科学制定中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查阅《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中医药年鉴》,收集整理2010-2015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法与灰色模型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持续增长,中药师增长速度较缓;中医类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不足;省际间中医药人力资源分布不均;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数量可以满足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结论重视中药师发展,平衡中医药师比例;提高中医类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占比;科学规划,促进各区域中医药人力资源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灰色模型法

  中医药人力资源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生产要素,在保障居民健康、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2010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1]的统计口径,中医药人力资源包括中医执业医师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及各类民族医医师)[以下简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师与中药士[以下简称“中药师(士)”]及见习中医师3类,从事管理工作的中医药人员不在统计范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中药师(士)11.40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33人。2016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并提出“至2020年,

  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9.48万人,卫生机构中药师(士)13.40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40人”。据此,笔者通过对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进行现状分析,预测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可能达到的数量,考察其能否满足《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1-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7]与2011-2016年《中国中医药年鉴》[8-13]。

  1.2方法

  1.2.1描述分析法

  采用绝对数、频率与相对比指标对2015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总量、结构、分布情况进行现状分析。

  1.2.2灰色模型法

  灰色模型法适用于解决“少数据,贫信息”情况下的预测问题,对样本量和概率的分布没有严格要求。人力资源发展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具有层次复杂性、信息的不完全确知、动态变化的随机性等特点。因此,采用灰色模型法对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2结果与分析

  2.1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与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增长,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总量增长迅速。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国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80422人,累积增长176050人,年均增长7.50%。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452190人,累积增长158086人,年均增长8.98%;中药师(士)达到113820人,累积增长16720人,年均增长3.23%;见习中医师14412人,累积增长1244人,年均增长1.82%。可以看出在中医药人力资源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增长速度较快,而中药师(士)增长速度稍缓,这与全国长久以来“重医轻药”的现状相吻合。

  2.2中医药人力资源在医疗卫生机构中配备不合理

  目前,除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外,大多数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科,同样可以向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因此,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分散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目前,中医类医疗机构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7.9万人,中药师(士)4.1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7.2万人,中药师(士)7.2万人。即全国60.2%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63.7%的中药师(士)分布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中医类医疗机构中,中医医院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与中药师(士)占同类机构医师与药师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8%、54.5%,均低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国中医药函〔2009〕148号)对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配备的要求,即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师与中药师占比则更低。可见,中医机构医师队伍以西医为主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医机构西医化趋向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虽然拥有较多的中医药人力资源,但由于其机构数量十分庞大,中医药人力资源经过分散后,其配备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实际上并不多。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最高为25.3%,诊所中药师(士)占比最高为30.4%。见表1。

表1

  2.3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在省际间的分布情况

  2015年,四川省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最多,达到45132人;数量最少的地区为西藏地区,仅有1169人。在扣除人口因素后,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最高的是北京市,达到7.35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最低的是安徽省,仅有1.93人,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西藏地区虽然资源总量最少,但由于人口较少,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61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第10位。可以看出,全国各省份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参差不齐,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北京市约是安徽省的3.8倍。详见表2。

表2

  2.4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预测结果

  本文利用2011-2016年《中国中医药年鉴》[3]中医药人员数据,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灰色预测公式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每千常住人口各类别中医人员拥有量进行预测,将得到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对预测结果进行后验差检验,得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后验差比值(C)=0.06,误差概率(P)=1;中药师(士)C=0.15,P=1;见习中医师C=0.23,P=1。将检验指标C和P与灰色预测精度检验等级标准对比可知,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见表4。

表4

  根据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预测值,进一步计算2020年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2020年总人口数采用《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国办发〔2006〕107号)提出的“2020年目标人口总数控制在14.5亿线下”,计算得出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49人。以目前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形势来看,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可以满足《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提出的要求。见表5。

表5

  3讨论

  根据上述数据,2020年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总数与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均可满足《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要求。但是,若想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仅数量达标还远远不够,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仍需优化。中医药师比例失衡、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省际间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依然突出。

  3.1重视中药师(士)的发展,平衡医药人员比例

  虽然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持续增长,但在总体增长中,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的增长速度较快,是中药师(士)增长速度的2.8倍。根据《全国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试行)》(卫生部、劳动人事部1986-04-05发布)规定,医生与药剂人员之比应当为1∶0.8,而2015年中医师与中药师的比例仅为1∶0.27,表明中药师(士)严重缺编。目前,全国执业药师制度在法律地位、政策与体制、岗位设置、队伍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执业中药师除上述共性问题外,还因主管部门对中药的重视不够,造成执业中药师从业人数严重不足,且多数分布在监管及药检等技术性部门,而在急需执业中药师把关的中药鉴别、炮制、处方审核等岗位从业的执业中药师严重不足[14]。

  中医与中药本是相互依存、地位等同的,如果中药师(士)的数量与质量得不到提高与改善,不仅影响中药行业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同样也影响中医在治疗疾病时的有效程度。为了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政府、高校及全社会应提高对中药师(士)培养的重视力度,保证其各项待遇与中医师平等,平衡中医药师人员比例,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3.2制定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占比标准,优化中医机构人员配备

  随着国家各项中医药发展政策的推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了一定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人员,但国家目前尚未对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的中医药人力资源配比制定相关标准,故无法对这些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深入评价;此外,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中医药人力资源的同时,中医类医疗机构却暴露出“西化”趋势,由于中医诊疗收费较低,致使大多数中医类医疗机构往往无法满足自身发展所需,从而大量引入西医,通过提供西医服务来维持医院运行,使众多中医机构未能达到国家对其中医药人力资源占比的硬性要求。目前已有部分省市提高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善中医类机构目前的困境。特别是北京最新发布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京政发〔2017〕11号)对中医药收费标准及报销比例进行了多项调整。今后诸如提高中医服务价格、将中医纳入医保等有利于中医类卫生机构发展的政策应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只有保证中医类卫生机构良好发展,才能降低其中医药人员的流失率,并能有力吸引更多中医药人才,从而避免“西化”趋势扩大,走中医特色发展道路。

  3.3优化中医药人员地区分配,建立科学系统的配置模式

  通过比较各省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发现省际间的配置情况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配置较多。由于卫生事业投入主要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实力,因此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政府针对中医药事业的财政投入越高,越有能力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中医药人才。但仅以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拥有量作为衡量各地区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指标,也不完全准确。部分学者突破了传统的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指标,在研究中开始考虑区域面积、人口密度等对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的影响[15]。如西藏地区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全国最少,仅有1169人,但由于该地区的总人口数同样较少,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排名却处于全国中上水平。然而,西藏地区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若仅从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的角度进行资源配置,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将会大大下降,不利于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除了要考虑各省的人口总数,还要根据区域面积、人群密度等影响因素,建立科学系统的配置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404.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6中国中医药年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中国中医药年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中国中医药年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中国中医药年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中国中医药年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中国中医药年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14]梁春广,赵东林,卢运超.我国执业药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9-10.

  [15]刘亮.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均等化问题研究——以河北省各县为例[J].财会研究,2010(18):6-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jlw/9762.html

声明:《全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

经济职称论文范文分类入口

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论文微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