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大学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与就业实践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7-09 16:36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高校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和对高科技成果的更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高校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和对高科技成果的更多关注,也使高校向创新教育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创新教育不仅要从普及着手,更需要在高校教育中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因此,大学教育创新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目标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创新;创训;教育;就业

大学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与就业实践研究

  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以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所从事的为了获取报酬或者经营收入而进行的一项活动,是指拥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一般公民,并且依法从事某项可以获得劳动报酬或者劳动收入的社会性活动。如果需要再进一步分析,就需要把就业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就业条件,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二是收入条件,指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三是时间条件,指每周进行工作时间的长度问题。就业水平是指就业所达到的某个高度或者某个层次,通常以就业增长率、就业结构和失业率三个度量衡量,就业水平高意味着就业增长率较高、就业结构合理和失业率较低,相反,则意味着就业水平低。随着时间的变化就业增长率逐步提高且波动幅度趋于平稳、就业结构逐步优化,以及失业率逐渐降低,则表明就业水平得到提升。

  一、教育创新的理念

  教育创新的重要目的是达到一定的教育培养目标,是教育领域所进行的教育创新活动。具体的教育活动有具体的教育目标,整体看,教育的目标是要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创新活动就应围绕这一个总体目标展开。教育创新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包括教育体系、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课程教材以及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几乎涉及教育领域的不同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从产生以来,就开始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创新活动。例如,大学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的建设等,都属于教育的创新。在当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型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迫切需要高素质并且具有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世界各国对教育创新都相当重视。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为主体对象的创业过程。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目前,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关注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属于高知识人才,并经过大学多年教育,背负着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期,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除了就业之外的一个新兴的现象。根据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7—2008 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更多大学生选择创业实现就业。青年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较为丰富,且拥有相较于其他知识群体所欠缺的创造力,是我国主要创业人群。“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针对大学生创业现象也有着相应的论述,大学生创业将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大学创新教育是未来就业、创业的基础

  对大学生而言,教育创新具有更深层次意义。随着年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大学生所面临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也成为他们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即大学生的教育创新应是就业教育。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所要拥有的能力。要获得这些能力需要大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高等学校教育创新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能否在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与荣辱。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和实施专业类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明确了各级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出了要在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框架下,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4] 社会需求是人才的培养的导向,建立需求导向的专业学科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新型人才的培养。李辉把创新、创业内在的联系性当做出发点,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两个结合:第一,结合自身,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并将课程资源共享共建,同步实施;第二,突出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及生产实践的结合。[5]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各大高校以创业所需要的精神、意识、心理知识和能力等为着重点,构建符合其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区别于针对全体学生的通识性创业教育和针对个别学生的创业意识、品质识别、商机能力的针对性专业教育和针对性讲座[6] ,能更好地丰富教育内容;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组织学科带头人和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能更好地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创新创业通识性课程体系、专业性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第一,教师要明确教育责任,完善教师的评聘、考核标准,不单单以学历和学术成果作为依据。第二,专业教师队伍的考核制度仍需完善。柴旭东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使多学科相融合,培养出区别于普通工商管理学院的教师队伍。持此观点的还有李秋斌。[7] 第三,探索“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中采用“走出去” 和“引进来”发展战略,实现让学校的专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锻炼,聘用优秀企业家和创业精英担任创业导师的双向交流循环机制,打造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秀“双师”队伍。

  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建设与其他学科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挖掘社会资源,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以达到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与科研资源,企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的双赢效果。[8]

  四、推进创新教育发展

  首先,树立创新观念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高校应以广阔的视野,从能力、素质上开展教育创新。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创新素质培养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引导师生共同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努力营造以创新为主的教育氛围,举行各类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创新活动中,创设优质的环境,为青年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创新教育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教育工程,不仅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制度建设。将创新教育的管理并入学术活动中,以得到学术机构支持,顺利地推进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要加强创新教育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运行机制,改善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逐渐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有自己特色的创新管理体制。通过各类教育问题的研究,凝集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将创新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与课程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学业奖励和学分设置等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促使大学生创新教育情况得到增强。

  总之,大学生创新教育不仅能促进青年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等教育的专业学习、磨炼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也能培养青年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创新活动过程中,个别同学会有某方面的能力欠缺。比如,沟通与交流。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在创新活动的实践中,学生会逐渐改变自己待人处事的方法,积极主动地与队友讨论问题,耐心听取队友的建议,学会分工合作。通过团结协作,他们的个人思想、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他们将来的就业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在力量,一个国家拥有一大批有素质、有创造、有理想、有能力的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的创新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都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斯雨,刘青“. 互联网+”下会计人才培养新方法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7(8).

  [2]刘青,潘杰.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2).

  [3]韩冰,刘青,王苹.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研究——以“长青乐园”颐养中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 (10).

  大学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与就业实践研究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666.html

文章TAG标签:就业论文

声明:《大学创新创业实训教育与就业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