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从三字经看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7-23 13:44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要]为了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寓教于乐、劝人愿学的教育模式,结合小学语文的课程优势,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其在识字、作文等基础知识上更加爱学,并

  [摘要]为了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寓教于乐、劝人愿学的教育模式,结合小学语文的课程优势,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其在识字、作文等基础知识上更加爱学,并让其初步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结合国学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对孩子们进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寓教于乐;教学哲学线;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

  一、从三字经看小学教师应如何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的工作经历虽不丰富多彩,但贵在专一,我对语文教学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小学是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而汉语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石,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教学基础教育性学科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查找了一些不同时代的启蒙读物,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将我脑海中所有偶然灵感穿成在一起的并非是隐藏于历史长河之中的古籍孤本,而是那人人皆学过的启蒙读物《三字经》。

  在看似简单易懂的《三字经》中,却包含着深远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的文字含义是人天性本善,后天教导是影响人生的关键。作为教师,对于学习成绩好、天生聪慧的孩子,有一种天然的喜爱,当然,我认为有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身为启蒙教师,就不应该有这种想法,我们贵在启蒙,贵在身为基石,我们的责任是让这些本初为善,习性相近的孩子们,接受正确的引导,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初步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可以对于天生略有聪慧的学生有所喜爱,但是不可表露出来,更不可有所偏颇,正如孔子所言,“有教无类”,自今时今日的教育环境而言,不外如是。

  翻过一页,再看下四句,“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很显然,这四句是对教育者而言的。在教学中,我会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自 2006 以年来,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至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的知礼、重义、懂孝、为善等传统美德,依托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教学中这些内容会占有更大的比重。在教学中,我们从拼音开始,步步引领,慢慢地给学生打下语言的基础。但是,我认为作为小学生母语基石的奠基人,课堂上仅教会学生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与教师在一起,尤其是语文教师,大部分也承担着班主任的教育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幼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身自幼应持正,立品自幼应秉直,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结合前文论点,再看看接下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在教学中,我对这八句话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它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正与我们一直强调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宗旨不谋而合,虽然现在择邻处这样的行为大可不必,小学教育也远远达不到能让孩子名俱扬这样的程度。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结合下句“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还是为了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因此,作为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也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结合当下,正是如此。

  二、结合三字经论教育方法与教学思想的关联效应

  在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也”。这句话本义的道,被解释为道德,而我更愿意将这个道,理解为思想,而对于术,则更想适用于我的职业来进行解释,将它理解为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这两个名词并不新鲜,但是各自的理解却不同。在教学中,我把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相连接,将两者思行合一,并把它称之为教育哲学线。例如,文中所言“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劝人学习的语句,将其结合于后文“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在教学时发现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之间有一些冲突,这个冲突来源于对孩子天性的疏漏,孩子天性爱玩,玩耍本就是孩子快乐的根源,每个人都有年幼时,都记得肆意玩耍的快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虽然是为其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可依旧占用了孩子们的玩耍时间,这会使孩子们本能地有所排斥,而教师们往往会以劝学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学习的重要性,或者以寓教于乐为基础思想,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趣味元素,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与任务,却难以完全吸引住孩子,我在教学中既以寓教于乐为教学思想,也曾尝试过这样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可惜收效并不理想,在我仔细思考如何能够在劝孩子们学习的同时,也能让他们亲师友,习礼仪的时候,发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之间,应有一根线条,将其连接,就是我前文提到的教学哲学线的概念,而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育哲学线是我所理解的将劝学两字略作修改,改为劝人愿学。抹杀孩子们的天性是不人道的,也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将寓教于乐融入到劝人愿学的线条中,通过与家长的配合,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与教师、家长更加亲近,慢慢的向亲师友、习礼仪的方向靠拢,如同滑轮借力一般,更接近哲学意义上的线条,连接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我认为是极有必要的。

  通过这样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结合了小学语文课程的优势,立足于工作环境,在教导孩子们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教导他们长幼序,友与朋与兄则友,弟则恭,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结合古代先贤,寓德于礼的启蒙教育,寓礼于教,寓教于乐,以此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了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友好待人、尊敬师长等意识。例如,结合孩子们爱幻想的天性,在教导作文时讲述如何进行比喻,引用山海经、封神演义中的形容句式,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幻想,将实物与概念相结合,既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孩子修辞手法,又让他们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如“幼而学,壮而行。上至君,下泽民”。让孩子们有理想的种子,埋下一个利民利国,利己利人的梦。

  引用儒家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之前从未想过,源自于儿时启蒙的三字经,在我已工作十三年的时候,能带给我犹如醍醐灌顶的启发,引动我对教学的重新思考,对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重新审视,弥补不足。身为人师,也应当时时自省吾身,不应该”教而不思”,尝试去从各个方面解读手中的教材,定会有新的收获。我将用前文提到过的一句话,为本篇文章划上句号,“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也”。我希望各位同仁,可以在工作中,“道”与“术”,皆有所进,在这三尺讲台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日如园丁勤恳,明日闻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三字经[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2]殷荣,郭屹.三字经注解[M].长沙:岳麓书社,2013.

  相关阅读推荐: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823.html

文章TAG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声明:《从三字经看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