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班级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7-27 09:03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要: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渗透着思想道德教育,不但

  要: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渗透着思想道德教育,不但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积极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构建健康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 键 词: 中小学生; 班级文化; 道德教育; 价值研究

班级文化

  一、班级精神文化———凝聚人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如同绵绵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无形之中就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因为有了健康的奋斗目标、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地班级舆论氛围,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就变强了,团队意识自然而然也就加强了,班级成员不约而同地就会显现出旺盛的活力来。

  (一)设计班级标志———班级文化的起点班级标志包括班旗、班歌、班徽,而设计班级标志则是建设班级文化的起点。因为,通过班旗、班歌、班徽这些班级标志能够展现班级中学生的精神风貌。所以,在新建班级中设计班级标志尤为重要。犹如一支队伍建立之初要树立鲜明的旗帜一般,由此设计班级标志意义重大,而设计过程则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1]。中小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而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中小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而亲身参与、亲手设计更有助于挖掘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从而产生班级因我而精彩的自豪感。同时在设计班级标志的活动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培养了中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所以,班主任教师要对此高度重视,在设计班级标志时,可以通过征求学校主管部门及校长的意见,引起他们的关注并参与进来,以此体现班级标志的重要性、权威性。要充分调动全班师生的积极性,广泛征求意见,人人参与[2]。一旦设计完成后,最终确定的班级标志要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并教师要教育班级学生爱护本班级的班旗、班歌、班徽。使其明白“我即班标”,“班标即我”的个人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的和谐统一

  。(二)建设班级风貌———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风貌包括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班风”。若想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班风”,而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可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学采用的是专制型的领导方式。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压抑了学生创造性和自觉性[3]。所以,民主型、参与式的领导方式,则更能体现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该是一个班级发展的引导者、设计师而不是哪里有火哪里灭的救火队员、更不是看孩子、哄小孩的保姆阿姨。作为中小学的班主任教师要放下身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要与学生共同制定本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在对班级事务进行集体裁决时,要在不损害班级整体利益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有力的帮助和有效的指导。因为教师在班级建设中是引导者和设计者,所以,教师的语言也多是以鼓励和建议的口吻,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执行[4]。民主型领导方式与专制型领导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师在班级活动中要接受学生们的监督。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面前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此体现班级风貌中的民主与公平。

  二、班级物质文化———环境育人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就是指教室里的环境建设,是把班级精神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一)教室布置———彰显集体魅力中小学生大部分学习和活动是在教室完成的。班主任教师要通过教室卫生的保持和教室环境的布置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教室是我家,我要爱我“家”。教室卫生是整个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干净的教室仅仅靠打扫还不够,需要学生们精心呵护,用心保持[7]。有了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就会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歪了主动摆放齐,扫帚、水桶等物品坏了也会要主动修好。当然,这些善良行为的背后则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班风的影响。

  (二)座位排列———体现平等发展座位的排列也是班级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单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往往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身高大小来安排。这样的座位排列也限制了学生的平等发展。现在,教师可依据教学和活动的需要排出便于师生交流的“马蹄形”座位和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座位。这些座位排列是建立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之上,更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也不必拘泥于过去单一的座位排列形式[10]。

  三、班级制度文化———规范行为

  “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班级亦如是,只有学生才是班级的真正创造者。良好的班级风貌,若将其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文化,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的班干部。班干部可通过学生自荐、竞选演讲、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班干部互相配合,共同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

  班级精神文化是灵魂,班级物质文化是基础,班级制度文化是保障。文化如水,润心无声。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会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一旦产生,其效果是显著的、久远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12]。作为教师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努力上好这门隐性的课程,让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陪伴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熠熠闪光。

  参 考 文 献:

  [1] 成伟君. 班级文化建设:提升职校德育水平的必由之路[J].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2013 (01):182.

  [2] 王巍. 基于互联网德育资源开发的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教学,2016(08):35.

  相关阅读推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建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867.html

声明:《班级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