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汉语文学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0-07-22 09:35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民国时期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争论,本文选取民国时期教育家对汉语、文学教育的争论,总结其教育思想及经验,以期改进当前的语文教育与教学。20世纪20年代

  民国时期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争论,本文选取民国时期教育家对汉语、文学教育的争论,总结其教育思想及经验,以期改进当前的语文教育与教学。20世纪20年代的语文教育受文学革命的影响偏重文学教育。面对重文学教育轻语言训练引发学生语文能力低、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20世纪30年代教育者进行了反思总结,主张要加强语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育家极力想在汉语和文学教育之中取得某种平衡,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汉语文学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民国时期教育家汉语、文学教育思想

  (一)强调文学的重要价值

  教育界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号召,重视文学教育的重要价值。文学运动的倡导者胡适反对读经,重视文学教育,指出“国语教育当注重儿童的文学,当根本推翻现在的小学教科书”a,他起草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更能看出教材的文学性倾向。他认为文学教育能够促进国语的统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1925年朱自清在《中等学校国文教授的意见》中明确国文教育的目的“一是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发自思想、涵育情感”b,认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目的在于获得文学常识、培养鉴赏能力和练习表现的技术,可以看出其对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五四”以来,文学教育思想融入了语文教育思想之中。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教学法》中将国语教学分为两大方面、四大要求,涵盖了语文与心意两方面,达到自动的研究与欣赏、社交上的应用、艺术上的建造、个性与趣闻的养成四大目的,文字与语言虽各有所长,但是是共通的,蕴含了要进行文学教育的思想。孙俍工和沈仲九也强调文学教育的重要价值,认为培养中学生鉴赏文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1929的《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和1932年的《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中都对学生的文学教育提出了要求。可见,在20世纪20年代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占重要地位。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实用性

  受实用主义思想和文学革命的影响,一批学者呼吁国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实际应用,反对教学生写陈腐老旧、言之无物的“文学文”。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将文章分为三大类,一记载之文,二论辩之文,三情感之文,并写道:“作文教学法本来三种都应教,都应学。但第三种情感之文,美术性含得格外多,算是专门文学家所应当有的事。中学学生以会作应用之文为重要,这一种不必人人皆学。”c所以,他主张在中等以上学校,作文教学应重在指导学生写记载文和论辩文,因为这两类是实用价值最大的文章,也是学生以后生活中能够有实用的文章。此后,刘半农也认为,新时代的国文教育不是教学生读写脱离实际的“文学文”,而是应让学生学会写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应用文”d。语文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到生活中去,而非仅强调文辞之美,而空无内容。实利主义倡导者黄炎培对于语文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国文:读本材料,全取应用的。作文力戒以论人论事命题, 多令作记事记物记言等体(记物, 置实物于前为题, 或令写实景)”,认为写作要有实物、实景而非空谈阔论,脱离实际应用。

  (三)偏重语文技能的专门训练

  文学革命以来,语文教育内容融入了文学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各地学生纷纷响应新文学。但是文学教育氛围过于热烈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在叶圣陶与朱自清合著的《国文教学》序言中写道:“五四以来的国文科的教学,特别在中学里,专重精神或思想一面,忽略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的发展”e,语文教育忽视了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文学、情感教育,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叶圣陶认为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他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中指出“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并在《略谈学习国文》中提出“学习国文就学习本国的语言为主”“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工具不是目的”f,所以他重视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夏丏尊与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每课为一单元,将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打成一片,注重语言知识的运用训练。朱自清对国文教学的目的界定着眼于语文知识的运用,如读书时要注意句式、成语,表达时要运用恰当的材料等。此外,蒋伯潜在《中学国文教学法》提出国文教学的正目的在文字方面副目的在内容方面g;吴研因在编制《小学国语课程纲要》时重视语言文字目标的养成h;胡怀琛在《中学国文教学问题》中对国文的工具性作了具体的阐释,认为国文教员的任务就是教人能运用国文,借以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

  (四)主张汉语、文学分科教育

  面对汉语、文学教育的争论,也有学者提出汉语文学同等重要。孙本文提出:“中学教育,一则竟普通教育之功,养成社会上应用之知能;一则植人材教育之基,指导进究专科学问之途径。由前言之,中学国文宜注重社会上普通之文,涵养通解应用文字, 及发表思想之能力;由后言之,中学国文宜兼重文学之文,培成研索文学之始基。”j张文昌也认为,国文“须注重文学而艺术化,注重思想而学术性,注重实用而社会化”,“初中应多注重欣赏,高中多注重学术,文牍(指实用文)皆宜注重”k。1931年程其保在《初级中学课程之讨论》一文中明确提出语言与文字应该区别对待的观点,是我国最早分科教学思想的萌芽。他认为国语与国文有不同的价值与目标,“国语一科,在求能应用以表示自己的思想及从语言文字中明了别人的思想。国文一科,则注重在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形式及内容”l,假如国语与国文一没有清晰地区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偏差,造成教学混乱。程其保从对国语、国文内涵的独特理解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汉语、文学应区别对待、分科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达到教育目的,这在语文教育思想上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二、民国时期汉语、文学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夯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也是进行其他方面学习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语言文字及组合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使学生吸收、内化,并能够熟练应用。教材的言语形式包括拼音符号、生字新词、篇章结构等,课文内容包括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哲学等多方面,教师应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语言文字及组合表达方式的教学,依据文本和学情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这也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历史课、地理课等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

  (二)倡导语文的实用功能

  正如民国时期教育家所强调的,语文教学最后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成为“空中楼阁”,教师秉承实用性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也为学生创造了接受新事物的条件。倡导语文的实用价值,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真正做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通过实际生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知识“活起来”。

  (三)重新审视文学教育的重要价值

  如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师重视语言教学,却忽视了文学教育。正如于漪老师曾说:“好端端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成若干习题,抠这个字眼,抠那个层次,文章的灵魂不见了。……脑子里如马蹄杂沓,堆砌了许多字、词、句的零部件,这个知识点,那个知识点,用以备‘考’。”m文学类文章成了语言学习的工具,淡化了它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漠视了文学教育的重要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体现了文学教育的重要价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文学知识、鉴赏能力、文学评论和创作的教育。在文学教育中,教师应以平等对话、主动参与的方式与学生一起解读文本,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等形式获得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评价,获得审美体验。

  《汉语文学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来源:《名作欣赏》,作者:王相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4685.html

声明:《汉语文学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