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0-09-03 09:08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级各类院校的建设实施意见》中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传承融入和建构创新的重要性。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级各类院校的建设实施意见》中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传承融入和建构创新的重要性。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形成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以燕赵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为主体的河北文化,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河北精神,河北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源头活水,作为一种神圣情感和宝贵品格,千百年来流传不息,为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河北传统文化是河北人民所具有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是燕赵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等文化重要价值的体现,是一种追求精神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荆柯在易水河边的一曲悲歌,及其悲壮的人生结局,具有极高的“烈士价值”。使燕赵的悲歌慷慨民风产生了质的飞跃,是燕赵文化所特有的慷慨悲歌内涵的形成。蔺相如用生命和热血为代价来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的爱国情怀,用“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的高风亮节,完美的诠释了河北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画卷也使燕赵文化光照千古。众所周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目前较为公认的高职院校的三项职能,而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也将成为高职院校的第四项职能。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正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对象,也是文化传播的主体。通过加强河北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认知不足,实现文化自信。防控多元思想文化冲击中的低俗文化和娱乐文化,明辨西方文化以筑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河北人文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养成等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

  文化研究是一种全球性的运动,目前“国学热”对普及传统文化有促进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并未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渠道,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缺乏一个有力的抓手。以“河北传统文化”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数据库及相关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目前对于河北地区传统文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艺术发展领域和文化产业建设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等层面,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区域性和专业性。例如杜献宁教授的《以河北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构想》等。区域上也是各有所长,例如:保定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廊坊的龙凤文化、会展文化,石家庄的红色革命文化,邯郸的赵国文化的研究等。结合教育谈及传统的文化也大多停留在艺术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比如传统音乐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传统美术文化在教育中的发展等诸多方面。例如:河北大学张伟的《和谐河北语境下的艺术素养研究》。目前驻冀高职院校也开展的很多传统文化的活动,走秀成分较多,没有细致深入、有主次、有层次系统地推进。笔者认为要结合驻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河北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梳理传统文化的脉络及核心内容,对于河北传统文化核心的燕赵文化、爱国主义文化、及慷慨悲歌民风等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要把河北梆子、蔚县剪纸、唐山的皮影戏等众所周知的河北优秀文化遗产引入学校文化,并在学校设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教育等相关的专业及课程。可以根据各学校具体情况加强高职文化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平台,人文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中,要积极为学生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此加深,拓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文化视野。河北可以再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课程校本课程。比如开设《河北民间文学与民俗学》,让学生具备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河北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及研究。例如河北省石家庄的院校就应该积极挖掘当地名人历史、燕赵民俗文化、西柏坡等近代革命历史,运用河北传统文化来打造校园文化。应当积极开展国学诵读班、唐诗宋词经典诵读班、不定期的举办各系部、甚至全院的传统文化读书征文、文化演讲等校园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领会经典文化的传承。积极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校史馆、展览厅、学术走廊等文化功能,加大师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学和立校之本,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让河北传统文化进校园,来推动我省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的工作。分析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具体实施路径,探索出适合河北省高职院校弘扬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和策略,深化文化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文化功能。笔者希望能够通过以下路径和方法,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再充分尊重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基础之上,在吸纳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在分析策略指导上有一定的突破,从而来弥补上述已有成果在具体策略性指导方面的不够贴近,在学术研究倾向于理论化方面有一定的扭转,对河北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校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通过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分析学者们前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找准研究突破口。其次,从宏观普适层面构建河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从学校层面探讨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从微观个人层面研究思想观念———认知态度———行为实践的一体化。再次,采用双管齐下的原则,既深入研究河北传统文化,又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探寻河北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最后,用文献研究相关方法遴选出河北传统文化经典,深刻阐释其精神内涵,从而指导河北高职院校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体可实现为: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方面应与河北优秀传统文化要求相适应,通过编写专门教材,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修订相关教材,将与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写入德育、历史、文学等教材中。创新教育方法。利用网络媒体搭建传统文化网络学习平台、节日庆典;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调查研究法。本研究选取河北秀传统文化为调查样本,采用实地考察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访谈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弘扬河北传统文化展开全方位调查,总结其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进一步探索解决路径。

  当前,在西方文化日益侵蚀影响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下,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我们不仅要传承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深刻结合地方特点,改进形式、拓展延伸实现对于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让我们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任翔.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科学设计[N].人民日报,2015.

  [2]史铁杰.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5.

  [3]董弋欧.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5.

  [4]周建松.民族复兴进程中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新思维[M],继续教育研究,2015.

  [5]梁淮平.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谈[J],江苏高教,2008.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来源:《文学教育(下)》,作者:周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5091.html

声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