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中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1-01-31 08:44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学生在阅读课上不仅要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还应针对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阅读了解时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学生在阅读课上不仅要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还应针对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阅读了解时事热点,感悟人文情怀,从多个方向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中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一、思辨性阅读教学概述

  思辨性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不同,它更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思辨性思维的学生会发展出一种思维倾向,或者说思维技能,即以一套标准去评判一个事物,并不断根据实际需要对其提出改进策略。素质教育背景下,思辨性思维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现代社会已经将其视作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1]拥有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学生看待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会显著提高,他们更善于通过事物的表面看到其本质,拥有这种思维能力的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因此思辨性思维能力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限制性意识严重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说,阅读理解和写作是最为重要的教学部分,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又与其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都极为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比如过度关注对阅读习题的讲解、对解题思路的分析,甚至有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会为学生整理出做阅读理解题目的固定套路。这些阅读教学中常见的现象都与“限制性意识”有关。“限制性意识”是指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画了一个限制圈,只让学生在这个圈里进一步思考。教师在“限制性意识”的引导下,即使设计出再精妙的教学流程都是无用的。不可否认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质变,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但这绝不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也不是主要内容。“限制性意识”会使阅读教学中最精华的思辨性教学内容荡然无存,学生深陷在机械性的记忆性学习中,难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便会显著下降,学生对待语文学习也将毫无热情。

  (二)教学模式和手段不能及时更新素质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息息相关。许多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过于看重“教学效率”,即单次课堂的知识容量,为了避免学生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固守原有模式,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高中语文阅读课堂还是维持原有的“学生阅读—基础知识分析—练习题纠错—总结知识点”的单调模式,能够提升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十分不利于深度解读文本,也不利于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转变“限制性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要想推进思辨性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打破自身的“限制性意识”,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探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不应将文章主旨限定在对某个关键词的理解上,而应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变被动为主动,说一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不断质疑、交流、总结,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思想、获取知识,逐步形成个人知识网络,获得学习的乐趣。[2]比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思考题:“如何理解‘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话的意蕴和思想感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限制性意识”的制约下,可能会给学生限定某个思考方向,而思辨性阅读教学则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虞美人》的理解。有的学生说,从李煜的身世背景和遭遇来看,这一句中包含了李煜的悲愤之情,他早年生在帝王家,春花秋月时时围绕在身旁,后来他作为一名囚徒再看到这些景象时自然会想起自己的遭遇,所以希望“春花秋月尽快结束”;有的学生则说李煜在看到“春花秋月”的盛景时,想起了之前的时光,自己作为皇帝没有守护好这些美景,内心愧疚难当,所以希望“春花秋月尽快结束”。学生的理解虽然与教材中的注释有所不同,但是这种探究交流活动刺激了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其形成更多独特、深刻的理解,从而显著提高思辨性思维能力。

  (二)注重为学生构建阅读期待视野阅读期待视野理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应麻木、被动地阅读文本,而应建立阅读期待,并带着这份期待视野对文本进行探索和分析。[3]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可以提高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分析能力,提高阅读质量,甚至是重构和创造能力。阅读的本质是对文字的理解、搜寻、分析、探索、整合,机械麻木的阅读行为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帮助。但是,与平均用力、按图索骥、毫无个性化创见的分裂教学不同,阅读期待视野的建立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携着疑问和好奇的,阅读期待视野会不断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与作者的共鸣之处,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比如,在教学小说类文本时,教师都是从情节入手,让学生找出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4]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古板老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和排斥心理。为此,教师可以从阅读期待视野的建立入手,从人物的心理变化、语言特点入手分析情节的转变,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增强具阅读兴趣。

  (三)深入挖掘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想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教师就要肯下功夫带领学生挖掘文本,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忽视对文章主旨和核心问题的探讨与思考。的确,在目前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对于一篇文章主旨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题型并不多,且分值不高,这也是教师忽视这一点的主要原因。[5]然而,阅读之所以能够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正是因为文章主旨的深刻性。学生如果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就永远无法理解文字的精妙之处,更无法理解经典何以成为经典。比如,笔者前不久有幸听了一堂《我的叔叔于勒》的公开课并深受启发。课上,教师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析文章的主旨,而这仅仅是因为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在所有学生都认为菲利普夫妇尖酸刻薄、自私自利、淡漠亲情的时候,这位学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认为菲利普夫妇,尤其是菲利普先生其实并没有那么厌恶于勒。”教师就此回应:“可是菲利普先生最终确实抛弃了于勒。”学生回答说:“我认为菲利普先生那是出于无奈,这种无奈使他不得不淡漠亲情。”教师问:“何以见得?”学生答:“菲利普先生没有对这个亲弟弟恶语相向,他没有像菲利普夫人一样骂他‘流氓’,而仅仅称呼他为‘这个家伙’,而且他对菲利普夫人说‘就是我的弟弟’,可见在菲利普先生的心里他还是认这个亲弟弟的。”教师因惊讶于这个学生的发言,遂决定带领学生们更加细致深刻地探究这篇文章的主旨。如文中为何多处描写菲利普夫人深陷穷苦困境却仍然不忘保持精致的虚荣;菲利普先生的哪些言行表现了他对于勒这个弟弟的同情,但为何又没有相认,他的无奈因何而生,这种无奈又为何无法排解?笔者深为这堂语文课叫好,因为它让人看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辨之光。当大多数教师都将目光聚焦在“于勒”这一可怜、悲惨的人物身上时,这位教师和他的学生却将思辨重点放在了“菲利普先生的无奈”之上,这正是一种思辨性思维。在这堂课的结尾,一位学生的发言尤为深刻,他说:“我们可以用金钱和权力去检验人性的丑恶,但我们无法用无穷无尽的贫穷去评判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因为那是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扭曲过的。”笔者万万没有想到能够在《我的叔叔于勒》这堂课上听到如此掷地有声的发言,学生在尝试透过事物的表象挖掘本质,他们没有被一个人自私自利、冷漠刻薄的表象所迷惑,他们在试图挖掘造成这种人性的原因,并找寻解决方案。笔者相信这种思维和能力终有一天会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从转变“限制性意识”做起,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建立阅读期待视野,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辨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会兰.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9(34).

  [2]张玉.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语文,2019(6).

  [3]王浩.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以“生命诚可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9(83).

  [4]侯钦法.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2019.

  [5]钟晴.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9.

  《中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讨》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作者:朱昭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5973.html

声明:《中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