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1-03-13 09:05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1] 可见,阅读积累在大学语文

  “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1] 可见,阅读积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非要将每个学生培养成为大文学家,而是旨在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民族文化素养。虽然学生每天都在使用语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善于运用语言。阅读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精确、自如地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信息搜集,获得审美体验,积淀语文素养,其内在的语文潜力得以挖掘。“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并非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简单相加,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使二者深度融合,创造新的阅读教学发展生态,才是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急需研究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 一) 当前大学生阅读现状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数学生已经用读屏取代了读书,阅读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经典,而变得日益多元化,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这种阅读的碎片化一方面表现在阅读时间上,即学生不再专门空出时间静心阅读,而是将如等车乘车等零散时间利用起来,进行断断续续的阅读; 另一方面表现在阅读内容上,比起传统的文学经典,多数学生更加倾向于阅读微博热搜、微信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以及新闻资讯推送等碎片式文本。除了阅读时间与阅读内容,这种阅读的碎片化还表现在阅读方式上,纸质阅读已经逐渐“失宠”,大学生多借助手机、iPad、kindle 等电子移动设备进行阅读,这些设备更具直观性,强调视觉效果,但这样同时也失去了纸墨书香的雅致。

  黑格尔认为,凡是现实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2]。碎片化阅读盛极一时,说明这种阅读形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亮点。一方面,碎片化阅读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等车乘车、睡前饭后等零散时间来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大量碎片化信息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了方便,学生在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QQ、学习通等 APP 将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轻松共享。同时,碎片化阅读还促进了全民阅读的发展。大量免费的阅读资源、包罗万象的信息内容、轻松便捷的交流互动、电子设备大容量的信息储存等种种因素使碎片化阅读得以迅速普及,让阅读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二) 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已经被日益边缘化,而读经教育仍旧是当前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很大一部分教师依然倾向于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引导。学生大多认为这门课程无论是对其今后的考研、考公务员还是任职都没有用处,于是敷衍了事。另外,由于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偏好倾向于碎片式文本与网络文学,与教师的期望不一致,也导致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堪忧。

  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这样理解媒介的: 一切媒介皆为感官的延伸,而当两种媒介进行融合时, “我们能够停留在两种媒介的边界上,从自恋和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从而创造出新的媒介形式[4]74-75 。“互联网+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相当于一种媒介融合。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于 1946 年提出了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他认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从听讲、阅读、视听、示范到讨论、实践、教授他人,学生的平均知识保持率依次上升[5]。由此可见,单一的读经教育模式已然不可取,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都调动起来,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他们创设讨论、交流与练习的机会。既然通过互联网进行碎片化阅读成了当今学生的主流阅读方式,面对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的洪流不可阻挡,与其固步自封坚持陈旧单一的读经教育模式,不如在鼓励学生坚持经典阅读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脚步,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

  二、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讨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读经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在保留一定程度的经典式阅读与系统化阅读的基础上,探求新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使阅读教学真正做到面向社会,发挥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真正作用。

  (一) 线上同步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许多优秀的一线教师与专家学者都致力于探索既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与时俱进的阅读教学模式,主题阅读教学便是其中之一。所谓主题阅读教学,即教师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再围绕所确定的主题将相关文本汇集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在运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时,应结合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合作精神以及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使这种阅读教学模式适应于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呢? 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线上同步主题阅读教学。

  ( 二) 线上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不论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带领学生阅读和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然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更主要的是深度阅读,这使大学语文课程区别于中小学语文课程。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阅读导致学生的日常阅读日益快餐化,过多的碎片化阅读易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也随之碎片化。因此,阅读不能浮于表面,我们必须加强经典阅读、系统阅读与深度阅读。然而,如何使大学生乐于进行经典阅读与深度阅读,其关键在于因材施教,要根据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专业特点,鼓励引导他们进行相关领域的经典阅读与深度阅读。一切教学操作都是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的线上自主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风格,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三) 线上线下结合以读促写的阅读教学模式无论学习何种专业,各类文体的写作都是一项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技能。潘新河先生也认为,只有以“表现”与“说写”为目的的阅读才是“积极的阅读”“真性阅读”[6]1217 。在 “互联网+”背景下,陈旧单一的读经模式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被许多学生贴上了“无用”的标签,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热情,在提升学生文学写作能力的同时,使大学语文这门课真正地面向社会,锻炼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三、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早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搜集信息与进行课外阅读最常用的媒介,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师还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应提升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信息浩如烟海,各种各样的信息良莠不齐,如何迅速而准确地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成了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学生辨别垃圾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的水平,教会学生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来进行阅读,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网站,如中国知网、国学经典网、读秀等,使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其次,教师应提升学生接收与理解信息的能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 即图式) 是在不断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同化即图式的量变,就是学生将有关信息吸收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当信息无法被同化时,图式则发生质变,即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中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与改造[7]102。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方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网络搜集来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接着对杂乱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这个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也是他们进行同化与顺应、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将从外界吸取的信息转换为他们认知结构中的“一砖一瓦”,这样其才能得心应手地对所得信息进行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息应用能力。

  最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学无止境,教师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阅读教学的需要。

  四、结语

  互联网虽然催生了碎片化阅读,却也为碎片化阅读向深度阅读转换提供了契机,为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教育应顺应时代,而非时代顺应教育,在这个信息时代,大学生阅读的自由度与广度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继续引导学生朝着个性阅读、深度阅读的方向前进,努力培养新时代既善于独立思考又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甘其勋.为“阅读”正名———“新概念阅读教学”讨论开场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 Z1) : 8-9.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0.

  [3]赵小彦,熊韵波.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辩证思考与发展趋势[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 4) : 95-98,103.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2011.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陈红玲1 ,陈子荷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6137.html

声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