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问题与路径探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1-04-25 08:45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德育是教育的首要前提和重中之重,党和国家历来都很重视德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德育方面作出了全新的判断。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德育是教育的首要前提和重中之重,党和国家历来都很重视德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德育方面作出了全新的判断。2016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① 这引发了学界对于德育同向同行的深度思考。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德育协同育人作用一直以来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对德育同向同行的研究虽然有不少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主要针对横向德育同向同行研究,对纵向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研究关注较少。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其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并未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将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基本内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对策。

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问题与路径探究

  1 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基本内涵

  要对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基本内涵。这就需要界定其中包含的一系列概念。

  1. 1 同向 “同向”就是指大中小学德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包括政治方向、价值方向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第一,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政治基础。要使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就要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形成价值认同,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好德育同向同行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是社会主义学校,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学校都要在政治方向这个根本问题上具有高度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学校的德育工作正确、高效地开展。②第二,价值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是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指针。坚持指导方向的核心在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各级学校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旗帜鲜明地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各学段的德育课程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化到自身的价值观念中,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正确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统一的价值认同,实现协同育人。

  1. 2 同行 “同行”就是指大中小学德育在行为上要步调一致,共为共进,共同发力。第一,在德育目标上同行。德育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实现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加强合作,配合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德育目标。中小学和高校开展德育工作,都必须以德育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依据,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各级学校在特定阶段要实现的德育目标。既不能因为总目标而忽略符合各学段特点的具体目标,也不能因为各学段具体的德育目标而忽略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二,在德育内容上同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围绕心理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理想信念等方面开展德育工作。由于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品德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各级学校德育内容的侧重点可能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德育内容都要涵盖上述几个方面。因此,各级学校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上述内容的学习并围绕它来开展教育工作。

  1. 3 同向同行二者的关系同向才能同行,同行方能同向。二 者 密 不 可 分,相 辅相成。第一,同向是同行的基础和前提。同向即方向问题,属于认识的范畴,体现的是共同的价值追求。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只有保持同向,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为同行提供引领,才能保证各级学校的德育工作都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没有统一正确的方向,同行就会变得没有灵魂,德育也会变得事倍功半。第二,同行是同向的阶段和过程。同行即行动问题,属于实践的范畴。同行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的问题,体现的是如何使各级学校在德育目标、内容和教学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力。同行反过来又能检验同向的科学性。如若同向不以同行为阶段性过程,就可能使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空谈口号,停留在表面,达不到德育的最终目标。

  2 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存在的问题

  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国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工作在目标、课程内容、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分析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对策,能够推动德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大中小学德育的协同育人作用。

  2. 1 各学段德育目标落实不到位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首先要在目标上同向同行。德育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学段的德育工作者在学生从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的各个阶段,协同发挥德育持久而深刻的育人影响。一方面,由于德育教师的育人理念有所偏差、育人能力不足以及德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制约着各学段德育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各学段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德育效果考核机制,德育效果的不可量化性使得德育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德育目标未能真正实现。各个学段既定的德育目标未能真正实现,德育总目标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2. 2 课程内容未能有机衔接 2. 2. 1 课程内容缺乏阶段性德育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课程内容的难与易、简单与复杂应随着学段的不同而作相应调整。只有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才能使学生一步步成人成才。虽然德育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深化,但现阶段德育课程内容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如,在多数中学的德育课程中,涉及到政治教育的内容占比都较大,这无可非议。但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正在发育又不成熟的阶段,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生命安全教育。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内容在德育内容的占比却很小。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共设置 24 个单元,其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 2 个单元,占比为 8% ; 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有 1 个单元,占比仅为 4% 。又如,有些德育内容在前一学段就有所学习,或者本应在前一学段学习的德育内容到后一学段仍在学习。以树立爱国主义意识为例,从小学到大学都对此有所涉及,这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却未能明确各学段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这就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 2. 2. 2 课程内容缺乏渐进性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相同的德育课程内容简单重复并且没有体现渐进的要求。一般来说,德育课程内容重复是正常的,因为德育的核心内容在任何阶段都是必要的。但重复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而是应该为下一阶段这一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相同的德育内容应该反映出渐进性和层次性,并适当提升广度和深度。然而,当前我国不同学段的德育课程内容仍然存在着简单重复的问题。以初中和高中为例,在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和高中《政治生活》第五课中都提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而,仔细比较发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基本相同,没有对不同学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加以区分。

  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优化路径

  3. 1 细化目标贯彻落实要实现德育总目标,首先,教育部门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每一阶段、每一年级的德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其次,在制定出目标之后,要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任务。这就要求各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针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评估机制,实现德育效果的可量化性。同时要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把德育的工作实绩作为教师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等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依据各级学校德育的工作实际,加强对教师的考核。

  3. 2 实现全学段德育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要整体设置德育课程内容体系。第一,完善德育课程标准。制定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层次分明,要精准把握不同学段德育课程的总要求。要按内容深度、广度分层次,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制定小学、中学、大学各学段和各年级的课程内容。第二,出版高质量的德育课程教材。教材是德育教师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统编教材,以学生的不同年龄发展特征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编制教材,教材内容必须体现层次性、阶段性。同时加强网络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为实现德育同向同行助力。第三,充分利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德育资源,加强整合。依托互联网和高科技手段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大中小学德育精品课程资源的相互借鉴。

  4 结语

  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领域尤其是德育领域必然会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是全新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同向同行”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机衔接和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德育工作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加快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新时代,小学、中学、大学各个学段不仅要切实完成既定的德育目标,继续推进各级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形成教师队伍的育人合力,健全全学段德育管理机制; 还要与时俱进,创新德育手段,利用新技术建立全学段德育网络工作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元,田鹏颖. 高校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19( 2) : 67-70.

  [2]郑忠梅. 同向同行培养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19( Z2) : 49-51.

  [3]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19( 9) : 53-55.

  《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问题与路径探究》来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作者:张小风1 王施云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6357.html

声明:《大中小学德育同向同行的问题与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