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看大学英语人文素质的培养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12-13 14:44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英语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本文以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为出发点,探讨大学英语课程人文素质培养的路径,认为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知识、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建立人

  摘要:英语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本文以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为出发点,探讨大学英语课程人文素质培养的路径,认为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知识、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建立人文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大学英语与中西方人文知识相融合,既能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更能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学习。

  关键词:茶文化差异;大学英语;人文素质

  大学生提供机遇也带来挑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英语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英语教育中人文知识教育必不可少。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美妙且富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对世界茶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人文历史、地理条件等差异,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后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中西茶文化差异只是众多文化差异中的冰山一角,只有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加有效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1.1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上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白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到了汉魏时期,茶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品。最早系统记载茶叶的烹制技巧并对茶进行研究的是唐代陆羽的《茶经》,他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将中国茶的发源地定位于“巴蜀”地区,包括现在的四川、重庆,以及贵州、云南、湖北、陕西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巴蜀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使中国茶文化形成伊始便具有独特的内涵。

  15世纪到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和贸易交流大幅增加。葡萄牙于明朝末年开始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其茶叶主要用于本国消费。荷兰人通过大量茶叶贸易,将中国茶叶推向整个欧洲。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在1662年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带了大量东方的茶叶和茶具作为嫁妆,从此开启了英国上流社会的饮茶风潮。19世纪,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代,大英殖民地的建立使国内茶税下降,原本高不可攀的喝茶风开始普及于一般人的生活当中。

  1.2茶与茶具

  在中国,人们根据制茶方法和发酵程度将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六大类型。中国的名茶如碧螺春、西湖龙井、祁门红茶等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中国茶具分为采茶工具、蒸茶工具、干燥工具、冲饮工具等。茶人们认为茶室有“四宝”是必备的:孟臣冲罐(小紫砂陶壶)、若深瓯(小薄瓷杯)、玉书煨(烧水陶壶)、潮汕烘炉。

  英国人饮茶以红茶为主,根据饮用时间分为床边茶、早餐茶、十一时茶、午餐茶、下午茶、傍晚茶、晚餐后茶。红茶名品大吉岭(Darjeeling)红茶,阿萨姆(Assam)、乌巴(Uva)、祁门(Keemun)、伯爵茶(EarlGrey)等。其中伯爵茶最早由英国外交使节格雷伯爵在中国茶中加入佛手柑油熏香调味而成,从此名扬世界。英国人饮茶还可添加糖或者牛奶调味,常配之以美味的点心。茶桌的摆设讲求美感,用符合季节优雅美丽的花卉进行装点,成套的骨瓷杯碟、银质茶匙不可或缺。

  2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国茶文化蕴含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儒家的中庸与和谐,佛家的参悟和禅机,道家的天人合一、无为而为的思想都渗透在饮茶之中。西方人从中国引进茶,更多的是饮茶的形式,很难领会贯通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神境界。英国的下午茶所带来的更多是悠闲逸致,各种茶会也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社交的场所。

  中国茶艺于点茶技法中融入了丰富的美学意境。真正的茶人饮茶,讲究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包含了深厚的美学艺术,饱含着自然与精神的和谐和对万物的敬畏。烹茶过程讲究观色、闻味。中国常见的饮茶习俗有:客来敬茶、婚恋用茶、祭祀贡茶等。各种茶礼中蕴含着俭、清、和、静的人生观。

  英国人饮茶表现出一定的绅士风格和贵族气息。传统的英式下午茶,女士们要精心打扮,受邀的男士也要穿礼服,举止彬彬有礼,再配以优雅的音乐。现代英式下午茶仍有一些小礼节,如点心一般摆放在三层架上,吃的顺序是由上到下,由咸到甜。通常女主人为客人冲好第一壶茶,然后放在桌子中间,供客人自行取用、调配,客人在品尝一口主人泡的茶后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或牛奶。饮茶中少不了愉快的交谈,一般可以先谈红茶或相关话题,再慢慢展开其他交谈。另外,仔细欣赏或赞美主人的品位和用心也是重要的礼节之一。(杨玉琴2017:31-32)

  3大学英语课程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茶文化差异是中西方文化诸多差异中的一种,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必然要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针对高校教改提出“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授”的方针。英语教育本质上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英语本身承载着人文知识,英语教育本身必然包含人文教育,通过英语的学习可以了解其他文化,认识世界。另一方面,人文知识的教育也丰富了英语教育的内涵。大学英语课程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交际能力,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4大学英语课程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大学英语课程必须立足课堂,放眼国际,从教材、教师和教学模式三方面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4.1拓展教材中的人文知识

  2013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重大改革,其中新增了中翻英考题,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013年12月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就是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学生学习外语时,“外语教材内容初期应是100%的语言信息。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这个比例逐渐变化,到了高级阶段,应是10%-20%的语言信息,80%的百科信息。”(杨青2011:60)当语言学习到一定程度,必须赋予语言以丰富人文百科知识,以顺应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讲到英国文化英式下午茶时,可以延展探讨英国红茶的起源、对比英国下午茶和中国人饮茶习惯的异同、中西方茶类等的英语表达。最后,可以布置中国茶文化相关的中翻英练习,使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在学习中英茶文化的背景知识后,学生对相应的四级翻译练习的完成质量明显提高。可见,大学英语课堂需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素材,在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

  4.2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促进者、引导者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中西贯通,旁征博引,以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知识上武装学生的头脑,在精神上丰富学生的心灵,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3建立大学英语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师生互动,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英语presentation,课前可以向学生布置中西方文化领域的话题,比如:英国下午茶、中国的茶道精神、中西方和茶有关的文学作品分享等,让学生在图书馆或者上网收集资料,课堂上用英语借助PPT进行展示,教师和学生提问、点评、指导。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中国茶馆、西方下午茶、中西茶艺等内容的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切身感受中西饮茶习惯、饮茶礼仪等不同之处。此外,还可以开展西方文化节,让学生分办展台,展示各个国家的民俗、美食、舞蹈音乐等,使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领略中西文化,另一方面可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创造较为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声音、图像营造的环境中感受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的魅力。

  5结语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可以认识一种文化,通过对文化差异的学习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人文知识,通过拓展教材中人文知识、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语言和人文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汤舒皮.下午四点钟的茶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22-23.

  [2]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3]杨玉琴.英式下午茶的慢时光[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17:31-32.

  [4]杨青.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58-6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9311.html

文章TAG标签:大学英语论文

声明:《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看大学英语人文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