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淡水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5-21 09:29 隶属于:农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开展淡水池塘养殖,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但是,快速发展的淡水池塘养殖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为解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开展淡水池塘养殖,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但是,快速发展的淡水池塘养殖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为解决淡水池塘养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淡水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1.淡水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

  (1) 氮失衡的形成过程 众所周知,引起淡水池塘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分是氮和磷,由于淡水池塘中缺乏参与生产的初级磷,而且磷容易被水体中的污泥所吸收,因此磷对养殖物的影响不是很大,而氮对养殖物的影响则较大。目前我国淡水池塘养殖主要还是利用饲料,甚至是一些残余饵料,这些饲料和饵料中含量最大的就是氮。氮在细菌的硝化作用下可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这些亚硝酸物可引起养殖物体内的毒素大量积聚,往往表现为活动力差,甚至翻白,结果大量养殖物的死亡又增加了不少氮源,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了淡水养殖池塘的氮失衡状态。

  (2) 氮失衡引起的环境污染 氮失衡引起养殖池塘内外环境污染是不同的,短期内一般只是出现恶臭味,然后是整体水质污染,引起养殖物大批死亡,导致氮失衡的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3) 氮失衡的清理控制 目前淡水池塘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氮失衡问题,因此要对池塘中氮的含量进行控制,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对氮失衡的整个过程进行抑制,对饲料和残余饵料,及时清理,以杜绝氮源的不断增多。配制饲料时要把握好饲料的总量,确保养殖物能喂饱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饲料量的投放,以保证水体质量,不受污染。

  2.养殖环境的修复方法

  生产实践表明,目前解决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的修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异位生态修复,另一种就是原位生态修复。异位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简单,其原理就是抽干原来养殖池塘的池水,引入新鲜水源,抽调出来的池水经净化处理,达到再次循环利用的目的。这一修复方法的缺点是投入成本较大,对大型养殖池塘来说并不适用,只适用于养殖池塘面积较小的养殖户。

  原位生态修复经历时间虽比异位修复时间较长,但能从根源上解决氮失衡的问题。其技术原理就是利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来对池塘水质进行动态调节。在原位修复过程中可引入浮游生物或其他具有较强分解能力的贝类生物,同时还要减少细菌的硝化作用影响,对硝化作用起到积极作用的细菌进行吸附,将其集中利用。只要利用好生态系统的结构,增强淡水池塘自身的净化调节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氮失衡现象。此外,贝类生物的养殖不仅可起到分解残渣的作用,还能大量繁殖成为新的养殖物,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这种修复技术目前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淡水池塘的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的经营模式是目前解决水体氮失衡的常用方法之一。因为在新型生态养殖经营中,可利用异位生态修复技术和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理念,发挥异位生态修复技术干净彻底短效优势和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可持续性优势,使淡水池塘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可利用池塘的多层空间,实现菜—鱼、稻 —鱼共生的养殖目标,在增加池塘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能增加其经济收益,充分发挥淡水池塘的利用率。同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清理池塘,将淡水池塘中的部分污水排入湿地,在保持池塘水质的同时,建设更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对水源的多级利用和保护,实现养殖和水体环境共存的理念,进一步带动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兴起,人们在养殖业上嗅到了商机,随之而来水体氮失衡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解决水体氮磷失衡问题,养殖者必须全面了解对氮磷失衡的形成过程,主要原因和诱因,进行处理时务必从根源上解决,将异位生态修复技术和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利用两者各自的优势,建设一个生态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淡水池塘系统,促进淡水池塘养殖业的绿色长远发展。

  淡水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反硝化技术研究进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1356.html

声明:《淡水池塘养殖的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