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0-01-08 09:38 隶属于:农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 摘 要 ] 以县域为空间尺度,依据江苏沿海地区 3 个地级市各县域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均值和标准差构建指标体系并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根据乡村对社会产生影响的 5 个因素构建乡

  [ 摘 要 ] 以县域为空间尺度,依据江苏沿海地区 3 个地级市各县域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均值和标准差构建指标体系并划分乡村发展类型。根据乡村对社会产生影响的 5 个因素构建乡村性指数(RI)评价体系,使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乡村性强弱划分为 5 个等级,并对全部县域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推进县域乡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促进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乡村发展类型;乡村性指数;县域尺度;江苏沿海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1 研究区概况和指标数据的获取

  1.1 研究区概况本文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及南通 3 个地级市,下辖 23 个县(市、区),位于我国沿黄海、沿长江以及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会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陆域总面积约 325 万 hm2 ,海岸线长约 954km。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总人口数为 1892.05 万人。江苏省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3 年江苏沿海地区乡村从业人员总量为 783.84 万人,下设行政村 4502 个,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 1.29 万元,区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 293.25 万 hm2 ,研究区生产总值为 10299.81 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 2060.68 亿元。

  1.2 指标数据的获取本文选用的数据资料均取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09年)》、《江苏省统计年鉴(2014 年)》以及江苏省统计局官方网站所公布的数据资料,经计算整理后获取研究区各县域 2008 年和 2013 年各项相关数据资料。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率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率是根据2008年、2013 年两个年度的数据资料计算得出,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农业劳动生产每万人产值(亿元)的数据均取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14 年)》。本文以县域为空间分析尺度对江苏沿海地区 3 个地级市的 19 个县域(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市辖若干区各自统一作为其市辖区)进行研究,其中县域行政边界数据均选取自《江苏省地图集 2009》之中的政区图,通过扫描后对其矢量化得到。

  2 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划分及其乡村性评价方法

  2.1 乡村发展类型划分指标体系与方法区域发展通常以某种产业为载体,乡村发展也是如此。以产业为载体,促使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物质元素与非物质元素之间发生各种不同的交互作用,由此形成各不相同的乡村发展类型。因此,可以采用产业的发展现状即研究各产业占区域经济的百分比来刻划某一地域的乡村发展类型。本文选取江苏沿海地区 19 个县域 2013 年的 GDP 及其相应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计算出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 1 所示)。

  2.2 乡村性指数(RI)评价方法乡村性指数评价指标的选取有两个标准:①基于每个地区都可以看作是城市性与乡村性的连续统一体,则评价应该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即以城市为参照单元(乡村性强的地区城市性弱,乡村性弱的地区城市性强)。②乡村性指数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充分体现乡村对社会发展具有的功能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乡村人口的变化;农产品的生产;ƒ 地域的空间分布及土地使用类型。考虑到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最终选取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农业劳动生产每万人产值(亿元)5 个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及计算,综合评价江苏沿海地区 3 个地级市 19 个县域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得出江苏沿海地区各乡村发展类型,并整理计算出各县域的乡村性指数。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划分为乡村性强(0.501 ≤ RI ≤ 0.670)、乡村性较强(0.371 ≤ RI ≤ 0.500)、乡村性居中(0.321 ≤ RI ≤ 0.370)、乡村性较弱(0.241 ≤ RI ≤ 0.320)以及乡村性弱(0.190 ≤ RI ≤ 0.240) 5 个标准,进而得到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的划分结果及其乡村性评价结果(如表 4 所示)。

  3.2 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评价与分析近年来江苏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广大城市外地域发生巨大变化,伴随乡村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模式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阶段。乡村经济结构从以往计划式的纯农业生产向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工业和商旅服务业并存的经济结构转变,甚至农业本身也日渐多元化,出现了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等发展模式。因此,城乡人口比例、从业人员结构、人均收入以及产业经营方式等也相应发生改变,随之形成了不同的乡村发展类型以及各异的乡村发展水平。

  4 结语

  本文在界定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商旅服务和均衡发展四个乡村发展类型的基础上,对江苏沿海地区各县域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根据乡村对社会产生影响的 5 个因素构建了乡村性指数(RI)评价体系,使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乡村性强弱划分为 5 个等级,并对全部县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农业主导型县域中,乡村性强的地域面积占该类型总面积的 20.10%,乡村性较强和乡村性居中的地域面积比重分别为 56.64% 和 23.26%;工业主导型中,乡村性居中的地域面积比重为 17.20%,乡村性较弱以及乡村性弱的地域面积比重分别为 34.62% 和 48.18%;符合商旅服务型区域标准的只有连云港市辖区一个地域,该县域乡村性强;均衡发展型中,乡村性较强的地域面积比重为 22.67%,乡村性较弱和乡村性弱的地域面积比重分别为 67.94% 和 9.39%。

  本文选取的指标相对比较宏观,无法对不同类型乡村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与发展程度进行比较,无法针对不同乡村区域提出具体的政策选择与建议,只能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思考方向。后续研究需要更好地吸收国内外关于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更好地结合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的实际,拓展时间和空间尺度,细化研究维度和评价指标体系,从广度和深度上对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做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地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为推进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 . 乡村地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J]. 经济地理,1988,8(2): 125-129.

  [2] 张小林 . 乡村概念辨析 [J]. 地理学报,1998,53(4):365-371.

  《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作者:戚明钧,贺 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3025.html

声明:《江苏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