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0-04-09 08:25 隶属于:农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资源利用规模不断增加,促使畜牧业快速发展,但也因此产生较多问题。生态畜牧业主要是基于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资源利用规模不断增加,促使畜牧业快速发展,但也因此产生较多问题。生态畜牧业主要是基于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系统工程,全面且系统化的开展畜牧生产活动,让畜牧生产能具备高性能、高品质以及高效率的发展优势。生态畜牧业直接关系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三者和谐发展,因此需要重点分析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

  1 生态畜牧业定义及发展意义

  1.1 定义生态畜牧业主要是指基于生态系统和谐原则,实现物质循环原理与共生原理的相互统一,并且依据生物工程的相关理论与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最大程度实现现代化畜牧业、农业、林业、牧业及副业等各个产业的科学搭配,完成畜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属于现代化生态畜牧业最高等级的产业模式。我国自改革开放,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且主要包括传统畜牧业阶段、畜牧业工业化阶段以及生态畜牧业阶段等发展阶段。

  1.2 发展意义我国属于农业大国,而畜牧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比较粗犷,不仅投入大且环境污染也较大,产品附加值非常低。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生态畜牧业便应运而生。利用可持续观念发展畜牧业需要始终坚持科学的生态发展观,循环经济,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畜牧业属于新时代新时期畜牧业发展中的主导模式,属于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全新实践模式,不仅能提升我国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确保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和谐发展。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人畜争粮问题,使节粮型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草地资源与耕地资源逐渐减少,牧区过度放牧以及草场严重破坏,急需统一协调农业、林业以及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以此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畜牧业生产长效发展。鉴于目前畜牧业存在盲目项目投资、规模盲目扩大等问题,忽略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进而促使各种蚊、蝇以及致病微生物大量滋生,让畜禽各类传染病得到大规模传播,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

  2 现状

  2.1 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前期社会发展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优质牧区的数量急剧减少。此外,因现代化工业快速发展,部分区域的牧草生长由于金属以及有毒物质等因素受到一定影响,进而使牲畜在食用被污染牧草后免疫功能与繁衍能力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牲畜存活率。

  2.2 水资源严重短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还是水资源严重匮乏。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较低,大众欠缺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因此便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样严重影响生态畜牧业良性发展,生态畜牧业用水是社会总用水量的70%,大部分水资源都用于肉类生产,突出了水资源对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2]。

  2.3 禽畜疫病管控不严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疫病管控直接影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我国目前畜牧养殖业中疫病类型高达上百种,疫病特征在于传染范围较广且发病速度快速,整体存活率较低,严重影响牲畜的健康生长以及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畜牧业基础指标大幅度下降,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长效发展。其中需要重视的是人类所有传染病中有超过半数疾病都是人畜共患疾病,可通过动物传染,其中禽流感与猪口蹄疫最为突出。

  3 措施

  3.1 调整畜牧品种结构为促进我国生态畜牧业长效发展,首先应积极调整畜牧业品种的结构,促进品种多样化以及丰富性。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畜牧业物种完整遗传体系与生殖优化机制,增强品种改良与优化的推进力度,不断增强畜牧业的核心生产能力,提升畜牧业相关产品品质,增强动物整体疫病的抵抗能力。畜牧业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地调整区域内畜牧品种结构,促进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以及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充分考虑畜牧业内部牲畜品种的区域性与环境适应性以及区域内部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等各个方面因素,建立健全具备区域特色、规模适中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较高的品种结构。同时,畜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应按照各个种类的动物遗传特征实现繁殖以及培养,并且按照品种的结构明确动物种群实际比例,进而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内部畜牧结构,实现低投入且高回报率的畜牧结构,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不断提升[3]

  3.2 转变畜牧业生产模式我国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积极转变传统型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畜牧业规模化以及标准化,促进其不断向集约化与机械化方向发展,加大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力度,并且不断扶持专门的畜牧业与大型企业,还应重视兽医行业标准化发展,为畜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应积极实现畜牧业传统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型畜牧业的增长模式依赖畜牧数量的增长,这种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应积极提升畜牧业的质量与经济效益整体管理与控制水平,进而形成基于现代化畜牧养殖的科学增长模式。最后,应转变资源的利用模式。传统型养殖方式主要是消费型,养殖方式主要是增加牲畜饲料量,这种养殖方法严重制约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积极地发展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业。

  3.3 转变行业模式畜牧业应不断增强生产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且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积极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方向发展,提升动物疾病整体预防与管控水平,转变营养与管理结构,提升畜牧产品品质及其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应积极创新以及优化产业技术,不断优化设计生产线,加速科技成果转换,建立健全现代化畜牧兽医行业、食品工业以及相关管理机制,提高动物疫病与传染病的管理与防控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以及畜牧兽医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目前考虑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展过程中应明确生态畜牧业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全面了解以及掌握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传统畜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促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钟山.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7(18):58-59.

  [2] 胡后银,刘广海,李长庚,等.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实现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6(1):35-37.

  [3] 李象鼎,赵仓安.商洛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J].中国畜牧业,2017(15):73-75.

  《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来源:《畜牧兽医科学》,作者:项文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3767.html

声明:《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