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虾蟹池塘混养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0-12-30 08:53 隶属于:农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池塘混合养殖虾蟹主要是根据虾蟹共生互补的原理,在一定的养殖水环境中,采取适当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让养殖虾蟹在相同环境中共同生长[1]。池塘混合养殖虾蟹能够充分利用有

  池塘混合养殖虾蟹主要是根据虾蟹共生互补的原理,在一定的养殖水环境中,采取适当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让养殖虾蟹在相同环境中共同生长[1]。池塘混合养殖虾蟹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养殖水体,降低投放饵料的浪费,两种生物相互竞争增强了病害抵抗力,保证了养殖虾蟹的品质,同时池塘混合养殖虾蟹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养殖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该文根据海阳市养殖户在海水池塘混养日本对虾和梭子蟹过程中的养殖经验及病害防治进行简要总结,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虾蟹池塘混养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

  1 养殖前期管理

  1.1 养殖环境及设施

  养殖池塘要建在水质条件良好、进排水方便、不受暴风雨及周边排污影响的地方。虾蟹混养池塘的适宜面积一般为 1~3 hm2 ,池塘养殖水深 1.2 m 以上,养殖池底要保持平坦,底质一般为泥沙底[1]。每个养殖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水和排水系统,并且可以将池水排空。养殖池塘需备适当数量的增氧设备,以备池塘缺氧时增氧,池塘进排水口要设置孔目大小适当的拦截网,避免其他生物或杂物进入养殖池塘。

  1.2 池塘消毒及肥水

  放苗养殖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淤消毒处理,淤泥较少的池塘也可进行翻耕暴晒,暴晒的时间视养殖池情况而定,一般 15 d 以上。之后进行池塘消毒浸泡,一般池塘进水 40~50 cm,用 1 500 kg/hm2 生石灰或浓度为 20 mg/L 的漂白粉消毒浸泡池塘,3 d 后将池水排净[2]。重新给池塘加满经过滤处理的海水,然后进行肥水繁殖浮游微生物,池水呈现淡绿色或者浅褐色且透明度维持在 40 cm 左右即可。

  2 苗种投放

  2.1 虾苗投放

  4 月中上旬水温达到 13 ℃左右就可以投放第一茬对虾苗了。购买体长 1 cm 左右且优质健康苗种,所购苗种要有近期苗种病害检测报告,防止苗种带病投放,投放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投放密度为 45 000~75 000 尾/hm2 。第二茬对虾苗种投放时间在 6 月中下旬到 7 月初,由于正值高温期,投放密度不宜过大,在 30 000 尾/hm2 左右即可。

  2.2 蟹苗投放

  梭子蟹的放苗时间一般在 5 月中下旬,水温达到 15~20 ℃。必须购买优质健康苗种,也要有近期苗种病害检测报告,投放前进行苗种消毒处理。梭子蟹幼苗投放数量可按照 8 250~9 000 尾/hm(规2 格为 22 000~24 000 尾/kg)投放,建议投放二龄以上规格较大的苗种,可以提高蟹苗成活率。

  3 养殖期管理

  3.1 饲料投喂

  第一茬虾苗放苗后不需要立即投放饵料,虾苗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微生物饵料,之后可投喂一定数量的卤虫进行饲喂。蟹苗放入之后,加大卤虫投喂量,可促进蟹苗变态发育,投喂量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虾蟹的摄食情况对投饵量进行调整。随着虾蟹个体的增大,可以投喂粉碎的小杂鱼虾、贝类及少量配合饲料,每天 4 次分段适量投喂,避免过多剩余饵料造成水质变坏,对虾不需要单独投喂,可以摄食梭子蟹的剩余饵料,在养殖后期及育肥阶段要投喂适量蓝蛤来促进个体快速增重。此外,根据养殖池水温、水质和虾蟹生长情况等适当调节投喂量,在虾病流行期间,应严禁直接投喂由海中捕捞的鲜杂鱼虾。

  3.2 水质调控

  虾蟹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有充足的溶解氧,缺氧将会导致虾蟹浮头现象发生,严重时将导致死亡。养殖中后期要注意增氧和处理底质,同时根据水质状况适量换水以防水质恶化,也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或者底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夏季尤其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针对 pH 值异常、氨氮含量过高、溶解氧含量不足和水质混浊等现象,可以直接加注新水并多开增氧设备。

  4 主要病害及防治

  4.1 主要病害

  混养中对虾最大病害就是白斑病,此病发病主要集中在 7—8 月,感染之后会很快发病,从发病到大面积死亡只需 3~5 d 时间,病虾特点是反应迟钝、不进食、不规则游动,受光刺激反应明显,头胸甲内侧有白斑。另外,固着类纤毛虫病也是虾蟹的主要病害,此病主要发生在 8—9 月,特点是虾蟹摄食能力下降、游动速度缓慢、体表可见一层灰黑色或淡绿色纤毛状物等。在混养池中,伴随着对虾疾病的发生,梭子蟹也会出现一些不明病因的症状,外观看不出异常,剥开外壳后,肉眼可见肝腺脏腐烂现象[3],这种疾病导致梭子蟹死亡率较高。

  4.2 防治措施

  4.2.1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混合养殖密度一定要比单养密度低,一般放苗的数量根据养殖池实际面积大小控制养殖密度。在合理的养殖密度条件下,对虾与梭子蟹都能够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这样既能够保证虾蟹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又能够较好地利用饵料,同时还提高了虾蟹的抗病能力。

  4.2.2 定期对水体杀菌消毒 养殖水体杀菌消毒是防治病害的关键环节,定期消毒能够控制养殖池中有害病菌的大量繁殖和毒素的产生。在疾病流行季节和高发期要适当增加消毒频率,每 15 d 为一周期使用碘制剂对全池水体全面消毒,在下雨频繁的月份要及时使用生石灰对养殖池进行水质消毒清理,如果氨氮、硫化氢超标要及时使用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进行水体降氨氮处理。

  5 总结

  实践证明,虾蟹混养模式是实现虾蟹生态健康养殖的高效方法,与单养模式相比,产量和效益能够实现双提高。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虾蟹混养疾病的发生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要在做好预防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才能使混合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如潮. 虾蟹海水池塘混养技术[J]. 乡村科技,2019(29): 111-112.

  [2] 许智慧. 黄河三角洲地区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J]. 农家参谋,2019(16):252.

  [3] 沈敏. 虾蟹混养疾病防治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6(4): 289.

  [4] 张景光. 虾蟹混养的疾病防治[J]. 齐鲁渔业,2008(7):4-5.

  [5] 李长春. 虾蟹海水池塘混养技术[J]. 农家参谋,2020(5):124

  《虾蟹池塘混养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来源:《水产养殖》,作者:郑亮 孙文凯 黄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5812.html

声明:《虾蟹池塘混养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