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分区域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1-12-11 10:15 隶属于:农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我国农产品流通业仍以传统线下批发零售为主,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无疑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

  我国农产品流通业仍以传统线下批发零售为主,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无疑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指标构成出发,计算各指标得分,并分地区、分省市讨论得分数值意义,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其观念体系得分最高,制度体系得分最低。东北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位列第二,其观念体系得分最高,制度体系得分最低。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位列第三,其物质体系得分略高于观念体系,明显高于制度体系。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最低,其制度体系得分最高,观念体系得分最低。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分区域研究

  一、引言

  2020年7月,商务部、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联合印发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同推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等工作。根据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12个方面展开合作,将合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推进“快递向西向下”工作,提升乡村电商站点运营服务能力,加强扶贫领域合作,多渠道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然而从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来看,我国农产品冷链流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的《2019农产品产地冷链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而发达国家平均冷藏运输率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因此,本文将从区域角度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情况,旨在促进不同地区发展农产品流通业。

  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主要内容

  (一)科学内涵

  农产品流通业主要指涉及农产品批发零售业和物流业,包含从农产品产地流通到销售地的全过程。随着社会体系的完善以及技术的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开始与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相结合,开启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定义上,部分学者从营销角度出发,强调其现代化营销观念的重要性;部分学者从流通环节的连接出发,强调建立流通体系的重要性。本文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定义为:农产品流通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嬗变,不再依靠原有生产方式,而是借助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更新流通业中的生产要素。其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摘要:我国农产品流通业仍以传统线下批发零售为主,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无疑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指标构成出发,计算各指标得分,并分地区、分省市讨论得分数值意义,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其观念体系得分最高,制度体系得分最低。东北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位列第二,其观念体系得分最高,制度体系得分最低。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位列第三,其物质体系得分略高于观念体系,明显高于制度体系。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最低,其制度体系得分最高,观念体系得分最低。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物质体系;制度体系;观念体系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97(2021)23-0121-04文章著录格式:蔡定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分区域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1(23):121-124先进性和动态性。先进性体现在农产品流通业对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运用,因而产业不断发展以保持先进性;动态性则说明农产品流通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因而能够吸取时代中最先进的因素。第二,渐进性。农产品流通业发展需要长时间积淀,而无法快速提升产业产值。第三,系统性。农产品流通业需要各部分的配合,如物流与批发零售的对接等。只要任何一个部分未实现现代化,都将影响整体现代化进程。

  (二)主要内容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主体现代化、设施现代化、交易现代化、体制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主体现代化是指农产品流通业不再以国有企业为主,而是多种经营主体并存,既有农户、个体商贩,也有连锁经营企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能够促进产业良性竞争,推动产业变革和发展。设施现代化是指农产品流通业配套设施实现现代化,包括基础设施现代化、冷链物流现代化和信息系统现代化。交易现代化主要指灵活运用期货交易、电子交易、线上交易等多种方式以补充原有现货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交易环节,抑制市场风险,从而促进产业发展。体制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法治体系的建立。然而目前农产品流通业由多部门共同管理,经常出现政策效力不够、政策不配套等问题,因此亟需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制,解除体制对流通业发展的限制。技术现代化需要从流通全过程更新现有技术,如实现包装、分拣等操作的自动化、实现物流运输的数字化、采用RFID技术构建流通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将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功能。

  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

  要探究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首先需要建立相关指标体系。本文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划分为农产品流通物质体系、农产品流通制度体系、农产品流通观念体系。其中,农产品流通物质体系是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所需的物质基础,既包括参与流通业的组织或个人,也包括流通业所需的资金、场所等。制度体系是根据现有社会惯例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而构建的发展体系,一般而言,国有企业比重较大意味着制度体系过于陈旧,不利于流通业发展。观念体系则是在农产品流通全过程中形成的抽象观念的集合,具体反映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对流通业的保护和制约。因此,物质体系是农产品流通的基础,制度体系能够保障农产品流通顺利进行,观念体系表达社会对农产品流通的态度。基于此,本文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所有指标权重均有所不同,其主要是在对流通领域专家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计算得来。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本文将通过2011-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相关数据,并根据权重计算出各子维度、各主维度以及总体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数。在计算子维度、主维度以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数时依据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Xa分别代表各子维度数值/主维度数值/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数,Qc代表各级指标权重,Zb代表数据指标数值/子维度数值/主维度数值。

  四、实证分析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这是由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政策执行力度等综合决定的。因此,本文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并分地区、分省市讨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表2为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数。根据表2可知,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平均值58.09分,物质体系58.09,制度体系55.49分,观念体系63.41分,数值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同时观念体系得分高于其它体系,说明在农产品流通发展过程中,社会已经充分形成公平意识和法治意识。制度体系得分低于其它体系,说明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业的市场化发展、非国有化发展、流通水平发展弱于其它体系发展。其中,上海市为全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最好的地区,其综合得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它城市;然而其观念体系得分低于其它两个体系,这说明上海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是由先进的物质体系和成熟的制度体系带动观念发展,且制度体系的带动作用更强。由于上海市经济水平较高,民众对农产品的预期价格较高,因此在农产品流通业发展中,其具有相当实力可以提升现代化水平。同时,上海市其它产业发展较好,能够对农产品流通业发展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海南省为东部地区得分最低的地区,其中观念体系得分尤其低,位于全国25位,这说明观念体系的发展已经抑制其它体系的发展。若难以形成公平意识和法治意识,那么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就得不到充分保障,因而将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海南省农产品流通业中小型企业较多,而缺乏能够起到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南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北京市综合得分位于全国第3位,三个体系得分排名靠前,这说明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然而与上海市类似,北京市观念体系的得分同样落后于其它体系,这一方面说明制度体系和物质体系发展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观念体系较为落后,将抑制现代化水平的整体发展。根据表3可知,东北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平均值50.06分,物质体系50.83,制度体系45.48分,观念体系55.01分,数值均低于东部地区。同时观念体系得分高于其它体系,说明在农产品流通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公平意识和法治意识发展较好。制度体系得分低于其它体系,说明东北地区农产品流通业的市场化发展、非国有化发展、流通水平发展抑制了整体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而制度体系得分低于物质体系得分则说明东北地区对现有物质体系的利用度不够,即民众消费力、产业产值均较高,然而整个产业市场化水平、配送效率仍不高。这是由东北地区历史情况决定的,由于国有企业占比较高,东北地区农产品流通还未形成充分的市场经济。而国有企业一方面抑制了大型流通企业的设立,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较高,抑制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充分竞争,因而抑制了整体发展。其中辽宁省物质体系发展强于制度体系发展,这是因为辽宁省形成以大商集团、沈阳储运集团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因而在流通效率和规模上均有保障。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强势发展,相对抑制了民间资本对农产品流通业的投入,削弱了产业竞争激烈程度,因而无法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然而物质体系较为强势同时也意味着,只要东北各省能够多样化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其现代化水平便能够得到提升。根据表4可知,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平均值44.69分,物质体系45.12分,制度体系43.73分,观念体系45.06分,数值均低于东北地区,同时物质体系得分略高于观念体系,高于制度体系,说明中部地区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上仍存在较大潜力。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产业可通过引入多种性质的企业促进竞争,从而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物质体系得分较高说明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产业规模、效率等维度发展较好,这体现了中部地区民众生活水平较好,且流通企业效率较高。其中湖北省为中部地区综合得分、物质体系得分、制度体系得分最高地区,然而其观念体系得分在中部地区排名第3。这可能是因为湖北省近几年农产品流通的物质体系和制度体系发展较快,还未建立完善的观念体系。然而观念体系的落后将制约其它体系的发展,如果流通产业内缺乏公平意识和法治意识,便无法通过良性竞争促进产业发展。湖北省总体得分较高的主要原因为其地理、气候条件优越,蔬菜、鱼类等农产品资源较为丰富,因而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然而湖北省流通企业连锁经营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化水平不高,因而其制度体系无法助力物质体系发展。湖南省为中部地区整体得分、观念体系得分最低的地区,这说明观念体系的发展抑制了整体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观念体系得分低说明湖南省农产品流通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产业监管不到位,企业破坏市场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即使观念较为落后,湖南省在物质体系和制度体系得分依然位于全国第18和17位。这说明湖南省只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以保护农产品流通企业权益,进而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便能极大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根据表5可知,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平均值40.84分,物质体系41.09分,制度体系43.41分,观念体系36.15分,数值均低于其它地区。这不仅反映了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较差,同时反映了该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有历史原因的,一方面西部地区多个省市与中东部地区的文化风俗较为不同,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业起步时间较晚,均导致西部省市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水平较低且现代化程度不高。然而西部地区物产丰富,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只要在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流通体系便有可能促进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制度体系得分高于其它体系,且观念体系得分最低。这说明这几年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在发展的基础上,公平和法治观念还未得到完善。这是因为观念需要以现实情况为基础,其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甚至只有在发生重大问题后,相应法治体系才能建立起来,因此观念体系通常滞后于其它体系。然而部分地区观念体系得分高于其它体系则说明该地区与其它城市贸易来往较频繁,因而习得了较为先进的观念。内蒙古整体得分和制度体系得分在西部地区中最高,这是因为内蒙古与北京、东北三省来往较为密切,因而积累了较多流通产业发展经验。同时内蒙古受国有企业限制较小,农产品流通业中多种性质企业并存且竞争较为充分,因此内蒙古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高于西部其它省份。西藏整体得分和制度体系得分最低,这说明西藏农产品流通业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它地区脱节。在流通业基础设施方面,西藏铁路、公路里程数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这极大限制了西藏农产品流通业发展。同时,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业发展极为落后。由于周围省市发展水平同样较差,使得西藏缺乏发展动力,东部等地区的高速、高水平发展使西藏农产品流通业的可替代性较强。因此,西藏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可能长期处于弱势。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各维度权重,再通过收集数据资料计算得出全国各省域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数,并分地区、分省市进行讨论,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且观念体系得分最高,制度体系得分最低。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民众消费力强,因此东部地区发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动力较强。同时,东部地区拥有较完善的物流体系、先进的物流技术,因而加快了现代化发展。然而,各体系得分的差距则说明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第二,东北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位列第二,且观念体系得分最高,制度体系得分最低。相比于其它地区,东北地区发展较早,已经形成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然而,近几年东北地区各方面发展陷入停滞状态,因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但只要东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引入多种形式企业以促进竞争,便极有可能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第三,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位列第三,且物质体系得分略高于观念体系,明显高于制度体系。中部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传统流通业体系较为完善,然而现代化水平不高,这是因为中部地区缺乏充足的技术和资金,同时完善的传统流通业体系阻碍了现代化发展。第四,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及各体系指数最低,且制度体系得分最高,观念体系得分最低。西部地区情况较为复杂,部分省份缺乏自然资源或物流基础设施,部分省份与主流社会文化差异较大,这均导致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沟通较少,因而抑制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发展道路。由于东部地区政策、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均优于其它地区,因此具备强劲的发展动力,能够持续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然而,西部地区不仅现代化水平低,甚至部分地区还未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对于这部分地区,则不能要求其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发展,只能通过大量前期投入助力发展。因此,东部地区可以持续推进现代化发展,而西部地区则需要从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开始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二,不同地区根据优势农产品布局流通体系。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出产的农产品及产量有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应当根据当地优势农产品发展不同特性的流通体系。例如,长江流域省份可以发展以河鱼为主的流通体系,辽东半岛则发展以苹果、樱桃等水果为主的流通体系。针对不同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需要具备不同条件,以此提升流通效率。第三,在农产品流通业中引入多种经营主体。目前,部分地区农产品流通业中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市场活力不足,因而抑制了产业现代化发展。为此,各地可大力培养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业良性竞争。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分区域研究》来源:《商业经济研究》,作者:蔡定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7468.html

声明:《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分区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