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息县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取得的成果及建议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06-27 14:27 隶属于:农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息县地处淮河流域,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为主。息县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产,以突破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发展全程

  息县地处淮河流域,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为主。息县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产,以突破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发展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为支撑,以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抓手,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索与创新,着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发展。

  关键词:息县,农作物生产,机械化

农业机械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适应市场需求,优先发展急需农业机械

  1.适应规模化作业需要,优先发展大型高效农机装备 588.399 kW 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大型农机具、66.195 kW 以上的 5.0 喂入量的联合收割机、成套的粮食烘干机组成为农机合作社购机的主要选择。 2016 年,新增 58.8 kW 以上的大型拖拉机 339 台,粮食烘干机 11 台(套)。

  2.适应水稻生产需要,优先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 在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水稻插秧机累加补贴的基础上,息县政府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实行再次累加补贴,调动农机合作社、农民购买插秧机的积极性。 2016 年,新增水稻插秧机 70 台,是2014 年增长量的 7 倍。

  3.适应秸秆禁烧需要,优先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连续两年息县县政府出台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累加补贴政策,县乡两级财政对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实行分类分级累加补贴政策。2016 年,息县新增秸秆粉碎还田机 317 台,秸秆捡拾打捆机 48 台,联合收割机粉碎切割装置828 台。

  (二)紧盯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

  1.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普及,持续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培育农机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加快普及应用。2016 年,息县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 2.67 万 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43.1%。

  2.积极示范推广玉米收获机

  械化技术,建立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筛选适宜息县机械化收获作业的玉米品种、机械标准,制定息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规范,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016 年建立试验示范基地 1 个。

  3.积极推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应用,采取对秸秆还田作业补贴等措施,重点加大对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技术的示范、培训和指导,扩大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推广应用面积。2016 年,息县推广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面积 7.2 万 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 80%。同时,全县积极探索秸秆打捆回收利用途径,发展秸秆打捆外销、秸秆生物有机肥和秸秆颗粒燃料等新的利用方式。

  (三)紧盯服务需要,着力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1.健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机化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实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技术服务模式,针对不同需求提供技术和技能培训,推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2016 年,息县结合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需求,组织息县心平农机公司等企业携带深松中耕整地机、机插秧水田整平打浆机、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等高端农机装备,进行水田深松、旋耕、打浆、机插秧等一条龙作业现场演示,为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2.扶持发展农机合作社,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为载体,坚持规范、引导、扶持合作社发展,不断增强合作社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能力。2016 年,息县农机合作社发展到 103 个,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 30 个。农机合作社成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中坚力量,土地规模经营、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心组织关键农时生产,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坚持以信息服务为先导,以组织农机装备为重点,落实技术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措施,为广大农机手提供良好的农机作业环境,巩固和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2016 年,“三夏”期间,息县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 4286 台,完成小麦机收 8.9 万 hm2,机收率98.9%。

  二、推进全程机械化目标、内容提升

  (一)目标提升,责任压力增大

  河南省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到 2020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5%”。2016年息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78.2%,相差6.8%;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66.7%,相差18.3%。与河南省省委确定的目标相比,息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追赶。

  (二)内容提升,“短板”凸显

  河南省省委一号文件要求“率先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进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协调推进设施农业和初加工机械化”。粮食生产方面,息县存在水稻栽插环节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短腿”,水稻栽插机械化水平 43.1%、玉米收获机制水平 41.5%。花生、油菜机械化关键环节还处在试验示范阶段,全程机械化水平还很低。

  (三)要素需求增多,投入能力接受考验

  推进全程机械化的要素投入既需有资金投入,也有人才投入,还有技术投入。资金投入上,目前,息县主要还是依靠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扶持发展项目,但资金缺口大。县财政近年也加大投入但主要是人员经费,用于农机装备设施和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专项经费占比小。人才投入上,农机队伍建设面临着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缺少技术带头人的窘境,农机推广体系薄弱,推广能力不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速度不快。

  三、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

  对开展推进全程机械化积极、成效突出的农机合作社实行重点扶持。在农机化试验示范、农机合作社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整合资金、项目,加大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对农机合作社购置农机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金融信贷支持。探索发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质量监督、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推进全程机械化顺利实施。

  (二)强化技术支撑

  成立推进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组,按农作物分类做好分工,开展推进全程机械化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加强与农业农技部门的协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挥农机推广站、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和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探索生产模式和推广工作经验,为加快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抓好发展主体

  采取支持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任务优先安排、长期跟踪指导帮扶等有效措施,使农机合作社成为新技术新机具集成的试验田、全程机械化新模式的展示场、新机手新农民的训练营。积极培育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以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组织化程度。重点培育一批具备较强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示范社,使之成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主体和依托,通过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带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四)抓好示范创建

  以高标准良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梯度推进,努力打造一批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总结探索一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建立一定规模的全程机械化示范田,扶持若干个承担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机合作社,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带动提高周边地区全程机械化水平。

  (五)强化宣传引导

  积极开展主体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扩大开展推进全程机械化的影响。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集中发布推进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成果、工作展示等。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加强学习交流和借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为推进全程机械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推荐期刊:《农业机械》创刊于1958年,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直属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家级大型农机期刊。主要报道内容:介绍推广实用先进的农机产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8898.html

声明:《息县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取得的成果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