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对策思考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10-10 16:02 隶属于:农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中,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6600多万人。2017年,全国又减少贫人口1000万人以上,但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仍然还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中,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6600多万人。2017年,全国又减少贫人口1000万人以上,但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仍然还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贫困人口能否如期完全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否建成的重要标志。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尽快脱贫?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对策思考

脱贫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中,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2017年,全国又减少贫人口1000万人以上。脱贫攻坚让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但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仍然还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地区都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

  习近平同志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半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由此可见,贫困人口能否如期完全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否建成的重要标志。

  2020年,如果这三千多万人的贫困问题不能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那么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尽快脱贫?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按照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要求,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扶贫策略。

  第一,“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这个问题,要按照中央相关的政策要求,加快落实各项举措,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重点建立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把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完善起来,为脱贫创造条件。同时,针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考虑制定新的和区域发展相结合的专门发展战略,使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

  第二,针对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这个问题,可以积极开展精神扶贫和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以精神扶贫为引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政府和各级群团组织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全方位广泛认真的开展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特别是要围绕“四好村”建设作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引导贫困户带头“破除旧观念,形成好风气”。

  政府可通过整合人社、高校、农民夜校等教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培训,在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上下功夫,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还应搭建平台,帮助贫困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党委政府要狠抓产业帮扶,各级群团组织应积极配合,大力支持贫困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比如,开展农村电商培训,通过实体授课和微信公开课等各种形式,助推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带动农村拓宽销售渠道,逐步实现脱贫。

  第三,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机会减少影响贫困地区脱贫,政府应尽量立足当地区域经济优势,利用本地资源帮助农民脱贫。

  (1)各地政府应充分利用县级层面拟出台对贫困户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性岗位的特殊招录政策,解决部分贫困生就业,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同时发动企业为大学和中高职贫困生提供就业岗位,保证一个不漏,全部实现就业。

  (2)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计划。集中力量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先支持基本农田建设和促进粮食增产项目,确保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和贫困农户的基本口粮。

  (3)支持扶贫龙头企业的发展。产业扶贫是可持续的扶贫,驻村工作队在认真研究贫困村地理环境、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旅游则旅游......推广“农户+基地+公司”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主导产业,并重点向贫困村延伸,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作用。

  (4)“低保”兜底一批。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接脱贫标准提高供养水平,集中扶助和供养,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提高临时救助水平,帮助低保救助对象脱贫。

  第四,异地搬迁转移一批。对于自然条件特别恶劣,且很难改善,已经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就实行异地搬迁,选择自然条件更好的地方让贫困人群搬迁,并给予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扶持,帮助异地迁移的贫困人群增加收入,逐渐摆脱贫困。

  第五,健全精准扶贫各项体制机制,把扶贫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扶贫效果。精准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一是扶持对象要精准,这解决的是扶持谁的问题,要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完善户有牌、村有册、乡有薄、县有备案的台账式管理制度;二是扶贫项目精准,因户施策,做到户户有脱贫产业计划,家家有稳定且可持续的增收项目,这解决的是“怎么扶”的问题;三是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一定要用到刀刃上;四是扶贫措施精准,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五是驻村帮扶精准,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这是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六是脱贫成效精准,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总之,要做到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第六,政府主导,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合力。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各地要进一步在政府引导下,健全各项帮扶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广泛搭建社会参与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坚持多元主体参与扶贫,引导国企、民企等各类企业通过捐资助贫、投资兴业、招工就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同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的作用,多种形式共同推进。打破政府“独角戏”壁垒,形成各司其职、分线作战,“协同作战”的合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促进精准扶贫与社会帮扶的有效对接,也才能创新完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

  参考文献

  [1]游俊:《构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进我省全面脱贫的政策建议》,新浪网,016-10-05/doc-ifxwkvys2676069.shtm,2016年10月05日

  [2]潘刚:《新形势下加快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对策建议》,民建中央网站,2016年11月28日

  [3]顾仁:《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2018年1月1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4]李小云、左停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挑战与对策》,2018年02月06日09:0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9907.html

声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