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秦岭北麓水文化体系建设规划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5-30 08:41 隶属于:文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要: 通过充分发挥秦岭北麓治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承华夏文脉,韵秦北河山,美百姓生活为目标,以打造秦岭北麓水文化公园为抓手,基本形成一心、两极、三圈层

  摘要: 通过充分发挥秦岭北麓治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承华夏文脉,韵秦北河山,美百姓生活”为目标,以打造秦岭北麓水文化公园为抓手,基本形成“一心、两极、三圈层、多廊道”的水文化格局,明确秦岭北麓未来水文化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与行动策略,对秦岭北麓水文化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秦岭北麓; 水生态; 水文化; 水文化体系

秦岭北麓水文化体系建设规划研究

  秦岭是华夏名山,巍峨延绵的山脉,是中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素有“国家 中 央 公 园”美 称,也 是 陕 西 人 民的“父亲山”。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横 贯 关中平原,是陕西 人 民 的“母 亲 河”。陕西 省 秦 岭北麓南 依 秦 岭,北 靠 渭 河,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中重要的生态屏障。主 要 涉 及 西 安、宝鸡、渭南 三 座 城 市,经 济 发 达,生 态 环 境 良好,区位优势明显。秦岭北麓地区在父亲山、母亲河以及八水的润泽下,一方面作为华夏文明之源、中华龙兴之地,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另一方面又有着丰富多样的山水自然景观资源,巨大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契合了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其水文化体系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现状分析

  1. 1 建设成就

  1. 1. 1 水文化影响力逐步提升

  秦岭北麓治水历史悠久,水文化底蕴深厚,已形成以唐文化为主题的曲江池、大唐芙蓉园、兴庆宫、华清池,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汉城湖,以明清文化为主题的护城河等水文化旅游项目,水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通过建设西安市水文化博物馆、汉风水务博物馆、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等,不断搭建水文化展示平台。

  1. 1. 2 水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秦岭北麓三地水文化建设各具特色、成果喜人。宝鸡市大力促进水利风景区发展,七大水利风景区总面积达 12575hm2 ,并且在市区已建成金渭湖等多处水面景观,形成了山水环抱、水韵江南的景观,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景观塑造及文化活动等提供了清新灵秀的场所空间; 西安市开展“八水润西安”及汉城湖、广运潭、曲江池等历史湖池恢复工程,汉唐历史湖池水系格局初现; 渭南市大力弘扬悠久治水文化,在全省率先完成堤防工程建设任务,渭河南岸综合治理工程和二华应急蓄滞洪区等工程为两岸居民生活与生产安全、文化与景观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 2 面临挑战

  1. 2. 1 水文化遗产有待挖掘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也是秦汉文化的中心、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宝鸡古称陈仓、雍州,是古华夏九州之一; 渭南历史上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地。“善治秦者必先治水”,秦岭北麓悠久的治水历史孕育了厚重的水文化底蕴,留下了漕渠、昆明池等珍贵的水文化遗产,但多数已埋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亟待深入挖掘、有效保护、原真展示、继承创新和活化利用,展示秦岭北麓水文化的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

  1. 2. 2 特色水文化有待彰显

  秦岭北麓百峪密布,河流、湖池、湿地、瀑布及冰雪资源丰富,特色各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享有绿色公共游憩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享受特色水文化、获取水科学知识的愿望也更为强烈。但目前水文化建设对秦岭北麓独有特色的挖掘还不够,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水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水文化建设的布局、规模、品质、功能及管理还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铸就秦岭北麓水文化新辉煌任重道远。

  2 水文化体系建设目标

  以“承华夏文脉,韵秦北河山,美百姓生活” 为总体目标。到 2030 年,秦岭北麓水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精品水文化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一心、两极、三圈层、多廊道”的水文化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文化公园中的美好愿望基本实现。

  3 水文化体系建设格局

  构建 秦 岭 北 麓“一 心、两 极、三 圈 层、多 廊道”的水文化体系建设格局,如图 1 所示。充分展现秦岭北麓山水全景式生态美好画卷和独特风貌。在满足生态功能前提下,构建柔性水文化工程体系,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一心: 以“汉唐水韵、八水长安”为主题的秦岭北麓水文化核心西安市。两极: 以“渭水神韵、山水宝鸡”为主题的秦岭北麓水文化西极宝鸡市,以“黄渭交汇、秦东水乡”为主题的秦岭北麓水文化东极渭南市。三圈层: 城镇的“历史水”圈层( 历史湖池、公园等) 、郊野的“风景水”圈层( 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等) 和峪道的“特色水”圈层( 峪道、温泉、冰雪景观等) 。

  多廊道: 包括基于“一峪一品”的峪道水文化廊道、基于“一河一景”的河道水文化廊道、以汉代水文化为主题的漕渠等多条水文化廊道。

  4 水文化体系建设任务

  4. 1 提升水文化软实力

  4. 1. 1 水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

  ( 1) 挖掘与整理

  收集水利文献与档案资料,整理治水时间、治水人物、治水工程、治水事件及涉水艺术作品等水文化遗产信息。开展水文化遗产普查,全面摸清水文化遗产的地点、数量、特征、所属年代及保存环境等情况。在上述基础上,建立秦岭北麓水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

  ( 2) 保护与展示

  分析总结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水文化遗产保护方案。通过原址展示、陈列展览、实物复原、虚拟现实技术复原、科普著作和数字影视作品发行等技术手段,加强水文化遗产的宣传与展示,并建立“网上水文化遗产展示馆”。

  4. 1. 2 水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 1) 搭建宣传平台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水利部门公报、简报、报纸、期刊、水利志、展览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的作用,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水文化宣传平台,着力提升宣传效果,大力营造知水、爱水、兴水的良好氛围。

  ( 2) 建设教育基地

  以宝鸡钓鱼台水利风景区、西安汉城湖水利风景区、渭南沋河水利风景区等挂牌建设水文化教育基地为重点,建设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水利风景区文化教育基地。以在宝鸡市水利干部进修学校、西安市陕西省水利建设管理局、渭南市水务局等地建设水文化教育基地为重点,加快水文化教育与交流。

  4. 2 建设精品水文化工程

  充分利用秦岭北麓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旅游发展规划,以精品水文化工程为主要载体,通过峪道、水利风景区、河流水面景观、水景公园、湖泊景观、湿地景观和冰雪景观等精品水文化工程的建设,构建秦岭北麓水文化景观体系,形成完善的秦岭北麓水文化公园体系,丰富多样的水文化工程得以让三秦百姓生活在景区之中,亲近水、体验水。

  4. 2. 1 峪道水文化建设

  秦岭北麓峪道山峻、林密、水丰,文化内涵丰富,景色各有千秋。在对 100 条峪道类型及水文化本底特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 57 条宜开展水文化建设的峪道,按照“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要求,分为自然型、文化型、依托景区型三类,并针对清姜峪、沣峪、黄甫峪等 15 条典型峪道,开展 “一峪一品”特色水文化建设。 4. 2. 2 水利风景区建设依托现有大中型水库、城市河湖湿地和具有开发潜力的灌区等,将自然、人文资源及历史遗存转化为特色,打造一批集特色水库、自然河湖风光欣赏、城市河湖景观体验、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科普的多类型多功能水利风景区,使其成为水文化传播重要平台,打造秦岭北麓水利风景区名片。到 2030 年,规划新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9 处、省级水利风景区 5 处,形成宝鸡、西安、渭南三市水利风景区协同发展的格局。 4. 2. 3 河流水面景观建设结合历史遗迹恢复、亲水设施、娱乐设施及绿色廊道的建设等,在重点河流建设水面景观,营造承载多元水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空间。到 2030 年,规划新增河流水面景观 66 处,初步形成文化特色鲜明、景观品质优越的滨水休闲空间。

  4. 2. 4 水景公园建设

  水景公园是百姓日常重要的亲水场所,目前西安市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水景公园群。到 2030 年,规划结合水文化资源挖掘、水文化品味提升以及亲水空间、旅游项目、服务设施的建设等,新增五丈塬三国主题公园、白鹿原台塬瀑布公园等 29 处水景公园,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形式多样、亲水休闲的水景公园群。

  4. 2. 5 湖泊景观建设

  湖泊是市民在城市与近郊亲近自然、体验人文的重要亲水空间,目前湖泊建设在西安较为集中。到 2030 年,依托坑塘水面、挖沙坑等现有资源,挖掘历史与特色文化,新增孔明湖、香积湖、三仙湖等 37 处湖泊景观,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康体、娱乐、运动等为一体的水文化展示空间。

  4. 2. 6 湿地景观建设

  湿地是百姓体验“绿、秀、闲、趣、野”水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目前秦岭北麓已有湿地景观 11 处,多分布于西安。到 2030 年,规划利用入渭口、沙坑等资源,在重点河流、峪口、入渭口及重点片区新建湿地景观 59 处,初步形成集湿地净化、湿地体验、休闲观光、郊野活动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群。

  4. 2. 7 冰雪景观建设

  冰雪是秦岭北麓珍贵资源,唐代诗人李逢吉《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有“冰雪背秦岭”的诗句。要树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保护利用冰雪资源。到 2030 年,规划新建陈仓磻溪峪山地滑雪场、户县太平峪山地滑雪场等 3 个山地滑雪场,提升与新建宝鸡太白山冰雪主题乐园、西安白鹿原冰雪主题乐园等 5 个冰雪主题乐园,具有秦岭北麓冰雪特色的旅游品牌基本建成。

  5 结语

  秦岭北麓水文化体系建设规划深入分析了目前秦岭北麓建设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水文化建设体系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为秦岭北麓今后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规划实施后,秦岭北麓水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将形成以宝鸡、西安、渭南三城为核心的圈层式水文化景观体系,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水文化体系建设的示范区。巍峨秦岭,生息与共,秦岭这座“中华龙脉”、“父亲山”,将向人们展现一幅人水和谐的美好画卷。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林业厅. 秦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R]. 2006.

  [2]陕西省旅游局. 秦岭旅游发展规划[R]. 2009.

  [3]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陕西省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Z]. 2003.

  秦岭北麓水文化体系建设规划研究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wslw/11424.html

声明:《秦岭北麓水文化体系建设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