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探索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11-12 15:50 隶属于:医学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学制从五年制调整到四年制,同时《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出新版了,虽然部分课程的存在与删除做了微调,但具体课程也应该从学时到大纲、教学方法、教学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学制从五年制调整到四年制,同时《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出新版了,虽然部分课程的存在与删除做了微调,但具体课程也应该从学时到大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需进行调整和改革,来更好的适应现有的四年制的教学。怎样能给医学检验班学生上好《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并能使它更好的为《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做铺垫,从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从新组合内容、变被动为主动,使自主性、综合能力、专业和人格素质等得到了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就以“细菌形态结构与功能”为例,来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细菌形态结构与功能

医学微生物

  0引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主要研究和人类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对医学文生物进行研究,可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及规律;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对医学微生物学进行研究,对人类社会进步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从教材方面

  1.1《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调整。

  对检验班学生来说《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是在为《临床微生物与检验》课程做铺垫。《医学微生物学》课程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在突出微生物特点的同时,又得注重“临床”的特点。《临床微生物与检验》教材改版和“五改四”变动,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微生物理论及临床检验知识,老师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时,有些部分内容就要多加学时从新设计方案详细讲解,有些部分内容就可以略讲,比如:“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这一章内容倪语星主编的人卫四版《临床微生物与检验》[2]课程编排在《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1]第一篇临床细菌学第一章。它当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第五版《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里删去这部分内容,避免了重复率,这样给本专业上《医学微生物学》课的老师就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怎样能在《医学微生物学》[3]里全部彻底的讲完讲好这部分内容,使它的作用能发挥出来呢?就要求给检验班上《医学微生物学》的老师把在《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里讲授的这部分内容全部合理的分配到《医学微生物学》里讲授,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最前面讲授,扎实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书后面内容的理解、学习起到了推波逐浪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在实验操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课程其它章节的学习,也是按照类似这样的方式讲解(即注重前后的贯通,又注意相应的教学法,达到生动、有趣的教学)[4]。

  1.2重点、难点。

  就八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对医学检验班学生而言,重点依次是细菌总论、病毒总论、真菌总论,并且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感染与免疫、耐药性、检查方法与防治等都是重点。其次是细菌各论、病毒各论、真菌各论,并且各论讲解是常见的、常发病的、这几年引起重视的、及新出现的要重点讲解。

  比如:细菌学各论里的葡萄球菌、肠杆菌、弧菌、厌氧菌、分枝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病毒学各论里的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疱疹病毒等;白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都需重点讲,总论难点在于感染与免疫、耐药性,各论难点在于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检查法。

  所以在讲课时就要注意抓住重点、难点,运用各种教学法来有趣生动的讲解,比如在讲细菌总论部分里的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时,细菌结构和细菌鉴定之间的关系、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就是重点掌握理解内容;难点应该放在是细菌的结构和细菌耐药机理之间的关系。

  1.3时间安排。

  《医学微生物学》[5]我们学校检验班总学时54学时,理论46学时、实验8学时,其中细菌学占60%、病毒占30%、真菌占10%。从目前这一轮讲课的设计来看,2-2.5学时左右(老师根据上课具体情况临时调整),比较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2教学目的方面

  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微生物形态学观察,微生物学检测标本的采集、保存与送检,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熟悉消毒及灭菌的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熟悉常用血清学实验技术及其结果判断,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教师通过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深化、系统化知识、启发、引导、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与独立探取新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3学生学方面

  从以前实验和考核反馈的意见看,细菌形态结构与功能部分,学生只掌握基本知识点,而对于知识的重点,难点只知皮毛不知肉,对知识各章节前后联系与实际应用,操作无法系统性掌握。现在代课教师,在《医学生物学》课程授课时这部分内容就要避轻就重,洞彻事理,前后联系,运用发散性思维联系临床操作与应用来讲解,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现在学生上课通过翻转课堂、课程微信品平台、课程教学平台等来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扩展知识等。

  4教师课堂具体教学

  在“有效教学”和“教书也是教人”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整体采用多媒体,板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教学。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首先在“细菌大小与形态”中采用临床图片和相似实物图片快速讲授来加深学生印象。接下来,从细菌大小与形态引出细菌概念,再引出要研究一个细菌,首先要对它进行分类,用到的是“革兰氏染色法”,观察颜色变化提出问题---在染色中第三步,酒精脱色为什么结果会不同?(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出G﹢和G-细胞壁用图片讲解,讲完后,学生就可以自己解答染色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这时,教师再次对革兰染色快速讲解,以激发学生在大脑中搜索刚学过的两种细菌结构知识,这里用到的是:情景教学+图片+讲授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学生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理解、掌握知识。

  这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对青霉素、溶菌素作用位点,和G-外膜通透性变化导致产生耐药性变化,(当通透性降低,易产生耐药性);质粒在临床耐药方面的机理;抗生素类药物与核糖体上亚单位结合干扰蛋白合成起杀菌作用,通过案例式授课让学生关注抗生素滥用问题,采用案例+图片+讲授法。这些还用在其它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方面。

  紧接着课后学生受到课堂兴趣的影响,建议大家自由的在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以宿舍为单位愿意讨论的,就去讨论,可以把讨论结果在网络上和教师交流。

  其次,实验:采取讲、学、练结合的模式来教学。“讲”在课堂上已经讲过,在实验课教师只需介绍器材来调动学生兴趣,下来教师示范或看录像(根据学生人数来定,人少采取教师示范,人多用录像,这样学生能看清实验具体手部操作,这里录像也是事先自己录好的),最后就是学生实践环节,自己动手做。做完后总结自己这次实验过程做的好与不好的地方,引起下次注意,并写好实验报告。这样的教学,整体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它变的生动、有趣,学生就会爱学这部分内容,从多次的实践来看效果优于传统的讲授法。

  5教学后的效果调查及现有教学反思

  从授课的形式和效果看:通过对2011级检验1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其中80%学生认为整节课能吸引住他们参与,87%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组织和时间安排合理,83%学生认为或多或少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75%学生认为那些案例能打开他们对微观世界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下课后有兴趣自学,5%学生觉得你内容讲的太深,希望浅讲,80%学生都喜欢上这门课。现代的教学已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不太一样,教和学不能达到一致。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是《临床微生物与检验》课程的基础课重点课程,将两者过度好、学和教吻合好,这还需我们继续努力,使之发挥的更好,希望大家能交流探讨、相互学习,让检验专业走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倪语星,尚宏,刘运德,等.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倪语星,尚宏,刘运德,等.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朱万孚,庄辉.医学微生物学[M].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4]王琦,张艳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13.

  [5]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yxlw/10291.html

声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