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12-14 11:09 隶属于:医学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观察探讨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风险防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对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失误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6%、12.50%,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理失误率分别为1.56%、9.38%,实验组及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10.94%,实验组总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给予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科学的针对性应对方法,实现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的提升,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儿科护理风险,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风险因素;儿科护理;应对措施;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因为儿科患者不具有较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危险意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直接影响了患儿的治疗效果[1]。儿科护理安全是现阶段社会、医院以及家长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提升儿科护理服务水平及护理质量刻不容缓。为了防止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需要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操作及护理知识,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做好相关风险因素的提前预知,确保护理工作展开的安全性[2]。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儿科患儿,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及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对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失误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如下。

  推荐期刊:《护理研究》杂志以护理学研究为办刊宗旨,以各级医院、社区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为服务对象,特色鲜明,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高,开辟有理论探讨、综述、论著、调查研究等十几个精品栏目,《护理研究》在中国护理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威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实验组中女性29例,男性35例,年龄1.6~12岁,平均年龄(8.36±1.14)岁。对照组中女性34例,男性30例,年龄1.2~13岁,平均年龄(8.58±1.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两组患儿临床护理中常见风险及应对措施予以分析与比较,探讨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及时总结护理风险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3观察指标

  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失误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将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多种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多种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按照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记录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内容包含了患儿及家属对病房护长的熟悉程度、对责任护士的熟悉程度、对护理人员日常生活护理的满意度、对病房环境及卫生清洁的满意度,调查表采用百分制,并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层次。十分满意:得分≥90分,满意:得分80-89分,不满意:得分<8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1.25%,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6.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讨论与结论

  3.1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常见风险因素

  (1)意外事件。因为儿童身体机能未得到完全发育,不具有较好的协调平衡能力,与此同时儿童对外界世界从满了好奇心,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如:烫伤、坠床、锐气擦伤以及异物误吸入气管等事件的发生[3]。

  (2)护理失误。因为护理工作人员存在专业知识储备、工作经验不足及技能操作水平较低等情况,无法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合理健康教育并且,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存在过敏及感染等情况,因为儿童静脉较细,或者因为肤色较深等因素造成了反复穿刺,加之患儿因乱动或恐惧,极其容易造成穿刺失败[4]。(3)心理压力。因为儿童未得到成熟发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很大程度增加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因为较大的心理压力而造成护理失误,增大了整个临床护理的风险性[5]。

  3.2护理措施

  (1)风险因素分析。儿科护理人员需要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分析得出,护理审查不严格、护理技能不达标、护患沟通障碍、信息资料记录混乱模糊及对病情认识不足等是主要风险因素,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总结力度,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风险管理讲座,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6]。

  (2)管理培训。医院需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管理与培训活动,对相关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知识给予全面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认知。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予以强化,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对临床护理内容给予及时调整与修订[7]。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对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的掌握,医院定期需要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及技能操作水平给予严格考核。

  (3)风险预防管理。交接班是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发生的高危时段,需严格进行交接班记录表的制定,上一班护理人员必须将患儿的具体情况详细全面的告知下一班护理人员,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8]。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给予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科学的针对性应对方法,实现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的提升,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儿科护理风险,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清钦,彭山玲,袁浪.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我国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17):2052-2054.

  [2]张晓芳.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4):139-141.

  [3]张锦婷.应用PDCA模式对改善儿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7,9(2):171-174.

  [4]李霞.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6):694-695.

  [5]张丽,寇晓娟.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4):51,54.

  [6]王慧.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探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8(25):174-176.

  [7]唐李翠.儿科临床护理常见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86-87.

  [8]陈苑芳,陈小银,甘秀梅.儿科护理中的相关风险及防范措施[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1):1381-138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yxlw/10582.html

声明:《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