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路径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8-11-10 11:56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 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文章从环境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文化与教师的天然关系,探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路径。文章提出农村教师

  摘 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文章从“环境—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文化与教师的天然关系,探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路径。文章提出农村教师要在传承文化中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具体可从整理乡土文化、开发乡土文化课程、研究乡土文化这三条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路径

农村教师职称论文

  一、引言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但是,目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虽然当前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制度或政策举措,但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制度和政策未落实到位,最终流于形式;二是农村教师本身的内驱力未被完全激发,致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始终难以跟进。同时,从现有研究来看,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关注”比较匮乏。事实上,文化与教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思考教师专业发展须将其放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因此,本研究试图从“环境—文化”的角度思考文化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联系农村教师生存的实际情况并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路径。

  二、“环境—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1.“环境—文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环境—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国外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论述。

  利伯曼(Lieberman,A.)从教师工作的实践性和动态性特点出发,提出了一个开阔的教师专业发展观念。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文化建设过程”。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中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从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行为受到鼓励和支持”。为此,一方面政策、制度、组织等的建设应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不仅应建立起“大学—学校”的合作关系,教师之间也应该在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究中形成互助、协作的专业文化和学习文化。

  如果利伯曼是从“支持”的意义来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那么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A.)则进一步从环境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价值方面阐释了“支持”的意义。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环境,而创造一个支持教师持续发展的环境关键则在于教的文化,“教学文化的意义就在于为教师工作提供意义、支援和身份认同”。事实上,只有当教师从其实践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内在地获得其社会角色的意义,他们才会自主地寻求专业发展。

  2.“环境—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性”

  从上述论述可知,利伯曼和哈格里夫斯都强调作为环境因素的文化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但无论利伯曼还是哈格里夫斯都仅仅是单向度地阐述“环境—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芭芭拉·罗高福(Rogoff,B.)提出的“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强调的文化与个体发展交互作用的观点,则有助于我们从“互动性”的方面来理解“环境—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罗高福认为,在个体发展与文化的关系中,“人促使文化进程的创立,文化进程也促使了人的发展”。个体发展与文化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罗高福提出了一个“文化社区”的概念。在他看来,社区由“具有共同的和持续的组织、价值观、理解、历史和实践的一群人”组成。也就是说,社区实际上更强调一个“文化”的概念,当然,这种文化有着“地方性”的特点。

  如果说罗高福的“文化社区”概念强调了人对文化的依赖作用,那么其“文化过程”概念则阐释了文化对人的发展意义。罗高福认为,文化过程是一种活动,是不断变化和生成的,并且这种变化和生成有着“相互”的意义。正是这种“相互”性指示了文化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他指出,“随着社会文化活动的变化,人们在其社区的社会文化活动中通过改变自身的参与而得到发展”。实际上,生活于某一社区的人们,不可避免地被其所属社区的文化“濡化”,并日渐将属于该社区的价值观念不知不觉中融入自己的生命活动,成为自己的生存方式。罗高福关于文化作用于个体发展的观点,似乎能与怀廷(Whiting,J.)达成共识。怀廷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周围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的结果。

  三、传承文化是教师的使命

  从上述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可以看到,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两者密不可分。此外,教师的天然使命是传承文化,不仅要传承课程内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文化,还要传承对人的个性塑造起关键作用的乡土文化。

  1.传承文化是教师的天然使命

  教师的文化程度较高,是社会上人人称羡的知识分子。有学者直接指出,“知识分子意味着对社会的关注与价值的承担”。那么,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他们势必承担起传承社会文化的重大使命。同时,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如各学者所说,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是对知识背后的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运用。教育所涉及的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蕴含着该国或该地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观。显然,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自然而然需要承担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

  2.课程是教師传承文化的主要形态

  教师应传承什么样的文化?教师所要传承的文化,主要是以课程形态存在的文化。

  文化是课程的母体。“课程内容来自于社会文化”,课程从文化中来,是文化的内涵填充、丰富了课程的体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进入课程中去,课程对文化有着一种选择和过滤。英国课程论专家劳顿认为,课程的本质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这意味着,只有那些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经过历史沉淀共同的文化才能进入课程。但文化即便被精心选择之后,也不是一纸的堆砌。人们还要把文化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学生的心理顺序编排课程,因为文化“决定着课程的文化品性,并为课程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及范畴来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0274.html

声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