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8-05 09:59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生态文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文化,要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就必须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并使其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理念。高校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进行生态文化教

  生态文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文化,要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就必须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并使其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理念。高校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生态文化意识,而且会促进其将生态文化行为自觉实践于社会活动之中,从而发挥这一群体特有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广大高校师生中进行播撒,将会推动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所面临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现实任务。

生态文化

  一、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在高校进行生态文化教育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目前,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主导范式,在此时代背景下,生态文化也就必然成为新时代大学校园的主导文化。与此同时,大学是传播生态文化的主阵地。当前社会大部分先进的、有价值的新思想和新知识都来自于现代大学,因为这里存在着众多思维活跃、思想领先的专家学者,他们为生态文化建设提出和构建了许多新的学说和新的研究成果,所以大学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生态文化的能量之源。同时,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也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目前,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在高校有效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系统学习,获取知识、培养情感、形成观念,使其成为新时代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建设人才。高校应该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诉求,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出发,有效地将生态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注重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化认知水平和生态价值观念,激发其生态文化认知的内在驱动力形成,促进其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切实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进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早日实现。

  (二)提升生态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既是培养社会英才的基地,也是提升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的重要群体,是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传承者,他们的生态文化素养对我国的整体实力和未来的发展会起到重要影响。学者佘正荣在《生态文化教养:创建生态文明所必需的国民素质》中指出:“我们应该以培育具有建设生态文明能力、具有生态文化教养的人的教育理念,来建立和不断完善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教育体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7年发表的《关于环境伦理的汉城宣言》中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的全球环境危机,是由于我们的贪婪、过度的利己主义以及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的盲目自满造成的”。价值观念及环境行为的偏差导致了如今生态环境的恶化。由此可见,生态问题的实质是生态道德、生态价值观的问题,是人类对自己生活方式选择的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承担培养学生生态文化意识、提升生态文化素养的重任,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后备保障人才。

  (三)建设生态校园环境的内在需要当前高等院校诸如食堂浪费严重、随意践踏草坪、攀比消费等一些有悖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化教育理应成为唤醒学生生态文化意识、解决不文明现象的手段与途径。高等院校的教育具有龙头、示范、导向和辐射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更应该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建立和谐、民主的校园生态文化管理制度,完善校园景观建设,打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使生态文化教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处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导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际和谐、学术氛围浓厚、学生素质高才是生态校园的标志,是培养生态文化师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保障。

  二、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健全生态文化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2017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以及文化素养”。规划同时要求学校开发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课程,广泛传播生态文化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促进节约型校园及绿色校园的建设,这对生态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高等院校要敢于担任生态文化教育的主角,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生态文化运行保障制度、质量评估制度,注重内涵发展,形成更科学、规范、系统、可行的生态文化教育管理制度,确保高等院校生态文化教育得以有序开展。首先,学校领导要提高对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的生态文化教育管理机构,把生态文化教育纳入到现有教育教学大纲中,适时制定《大学生生态文化教育大纲》和《大学生生态文化教育实施指南》,以制度的形式把生态文化类课程作为高校非生态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或选修课,以便引导受教育者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具体来看,学校要制定相对完善的生态文化教育总体培养目标,教师制定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文化教学目标,来支配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其次,学校应制定相关的生态文化校园管理制度,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例如:制定校园限塑制度,对超市、食堂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要收取高于塑料袋本身价值的价格,从而减少学生对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频率;制定禁止外卖进校园制度,杜绝一切外卖电动车进入校园,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制定毕业生旧自行车循环利用制度,提高自行车的利用率;制定快递包装管理制度,设统一收纳快递包装的地方,减少校园污染;创建二手教材循环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大学教材实现重复使用;同时还可以建立校园垃圾兑换超市,学生可以用日常收集的塑料瓶等换取纸、笔等学习用品。

  (二)完善生态文化教育认知价值体系 201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自觉消费”。价值观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必要前提,因此确保生态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整体,对生态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有正确的生态文化行为,将来才能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传道授业解惑。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以下教育主渠道、专门网站、多种媒介及“微” 力量,创设生态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提升师生的生态文化意识。

  1.教育主渠道高等院校是培养生态文化人才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生态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让高校的教材和课堂成为生态文化知识的有效传播载体,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生态文化主流价值观教育,让“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化价值观,正确看待人、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2.专门网站信息化社会使人们的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搜索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资源在各类资源中具有导向、沟通、便利等多种功能,是建设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高等院校的校园网应创设生态文化教育专栏,开展“生态文化新闻、生态文化法律法规、生态文化知识”等板块,构建集信息发布、网络课堂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教育载体,使生态文化教育逐渐形成信息全面、传播知识迅速、趣味性较强、具有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教育网络,为学校师生广泛交流和学习生态文化知识搭建良好的平台,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生态文化意识。

  3.多种媒介学校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定期举办生态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辩论赛、征文等,充分利用报刊文摘、网络媒介、影视传媒、橱窗栏等介绍国家近期生态文明的方针政策,利用操场的屏幕,播放绿色环保电影,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宣传氛围,用新的生态文化伦理观来引导、约束、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化意识,养成生态文化行为自觉。

  4.“微”力量国内大数据服务商QuesMobile(贵士移动)发布的《2016春季APP实力榜》显示,国内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数突破9.27亿,微信每月活跃用户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新媒体开始进入微时代。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微”时代,营造 “微”环境,打造“微”队伍,开启“微”课堂,增强“微”力量(微信、微博、QQ群、校园论坛),举办以生态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视频、摄影比赛等,用更加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形式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及生活方式。

  (三)营造生态文化教育校园环境体系 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是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素质的必要外部条件。大学作为生态文化思想的诞生地和倡导者,校园的生态文化教育对整个社会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大学应该充分发挥“绿色校园”的教育示范作用,将生态文化渗透于校园建设之中。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对于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精神,强化生态文化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许多大学在绿色大学创建之初,只是局限于校园的绿化、美化,单纯注重校园环境的硬件建设。“绿色大学”应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范社区,是一个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的示范园,对周边社区要积极发挥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影响力。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固然重要,更应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绿色大学的建设之中。“绿色大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利用的新能源,实施风能发电路灯工程、中水回用工程、生态湖建设工程、生态园建设等,实现既提升校园环境品质,又发挥生态文明教育示范辐射的双重功效。

  (四)构建生态文化教育社团品牌体系生态文化教育社团,是由众多热爱生态文化建设的人相聚起来而组建的公益组织。建立生态文化教育社团,可以动员和吸引更多的年轻有朝气的人参与到生态文化实践行列之中,为生态文化理念传播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将构建良好的生态文化建设的学校氛围和团队基础。高校生态文化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内在精神和品牌特色的打造,主动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促进社团和社团品牌的持续发展,为生态文化宣传和普及做出卓越贡献。

  相关推荐:生态文化杂志征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1941.html

声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