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10-08 14:54 隶属于:教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要: 通过对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创新性人才的特征、知识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的分析, 总结了中学教育上为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应进行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中学教育

  要: 通过对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创新性人才的特征、知识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的分析, 总结了中学教育上为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应进行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中学教育 教学改革

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潮,其中关于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人们在按照创新能力来衡量教育现状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与创新能力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对该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思考。

  一、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

  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要做训练前的准备——排除创造障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创造障碍犹如潜伏于生命深处的暗礁,只有准确地找出它,你的船队才能顺利通航。

  1.影响创造性发挥的障碍美国当代创造工程的奠基人奥斯本对抑制创造力的因素有如下看法: ①习惯性有碍问题的解决。人们由于教育和经验阅历的结果,思考时常囿于固定的形式;②自我沮丧,成为创造力的障碍。人们往往由于对自我失去信心,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③ 企求“一致”,阻碍了创造力的趋向。人们有一种害怕与众不同的担心, “被人视为奇异总归是不好的”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思想包袱。

  2.创造性训练的方法 “创造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个人能力训练方法,发端于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在此启发下,新的创造技法不断涌现,以下介绍几种: ①头脑风暴法这是由美国著名创造工程奠基人奥斯本发明的一种智力激励法。它以开会的形式,通过暂缓作出评价,小组成员相互启发,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即集思广益。②635 法头脑风暴法传入德国后,鲁尔巴赫根据德国人习惯于沉思的性格,通过改进用书面畅述的方法。该方法规定,每次 6 人参加会议,5 分钟内提 3 个设想,所以称 635 法。主持人首先宣布议题,并对与会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然后给每个人分发卡片。以下是卡片的样式,空格的大小可视问题情况而设计。

  二、创新性人才的特征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带有方向性、指向性的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论述不一。汇总有关研究,可以大致归纳为这样一些特征:

  1.高度的敏感性其中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很快就能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2.观念的多样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观念或较多想法。吉尔福特曾就此进行过这样一个测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各种物体的名称,如圆的东西,红的东西或可以吃的东西等;另一项测验是给学生一幅画或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列出一系列恰当的名称。

  3.思维的灵活性灵活性指可以轻易地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例如,让学生在 3 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砖块的用途,那些能够突破“砖块只用于建筑”这样一个思维定势的学生,往往能写出更多一些的用途。

  三、知识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西方多年来主要采用的是技能训练的方法,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也出现过思维训练之类的做法。在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种假设:创新能力或创造性,实际上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直接训练来获得或提高。如果按照这种想法,创新能力的培养仅通过思维训练也就可以做到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创新从来就不是空洞的,而总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几乎不存在无知识的所谓创新,也不存在能够脱离知识而存在的单纯的能力。因此,关键是我们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学习的是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质量。质量高的知识能够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料与土壤,反之,质量低的知识也许会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羁绊。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呢?

  1.有联系的知识这类知识具有稳定的组织方式,虽然它对思维也起着一定的定势作用,但同时也起着使思维经济化的积极作用。人们在思考复杂的问题时,通常需要在头脑中展开多种平行的信息加工活动。但记忆能力总是有限的,以至于人同时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受到限制。这就要求主体最经济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将尽可能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最关键的问题上。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减轻了思维负担,缩小了思维的搜索范围,提高了思维的效率。

  2.结构性知识创新面临复杂的问题,需要多种多样的知识,但是,一般说来,那种能方便地储存、提取、修饰的知识,是有助于更灵活地应用于创新活动的。以主题为中心构成的结构性知识,将专门的知识纳入了更普遍、更广泛的知识体系之中,使知识在内容上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等级,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跨度。思维的跳跃性越强,创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四、教学上为培养创新能力应进行的改革

  “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当今教育界流行的一句口号。当然,心理学家们认为,创造性培养方面不能企望有什么捷径或“点金术”。创造性地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由此,我们获得启发:创造性根植于我们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因而,我们的教师应考虑将创造性训练融入到我们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不要求学生拘泥于只找出一个答案,而是鼓励他们多做发散性思维。

  1.设计有挑战的问题情境既然创新都源于问题解决,不是教(传递)而得之的,那么,教师就应该注意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这方面,西方所提出的问题为本的教学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的一般程序是:①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②辨别能够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问题,也就是思考借助哪些问题可以达到这些预定的教学目标;③ 澄清与问题有关的事实与前提,也就是思考问题的背后有什么事实和包含什么样的观念,学生已有的经验中是否有了对这个问题的初步认识,问题涉及的内容是否是课程标准的重点。

  2.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他能够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收集材料的技能,包括倾听、观察、发问、探索、澄清;组织材料的技能,如对比异同、概括、评论、分类、体系化等。

  3. 创设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气氛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的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这并不意味着他把错误看做无关紧要,而是说他会把错误看做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结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在对一项活动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气氛要轻松活泼。

  此外,还有许多方面应加以转变,如多项选择测验等更适宜于测验认知和记忆,但却顾及不到发散性思维加工和复合性思维加工。创新对我国教育来说虽然不是一种新思想,但是一个新课题,它对宏观的教育体制和微观的教育措等都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华民族的兴旺需要一代代有创新精神的人。作为教师,我们需有所思考,有所改进,有所创新。◆

  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参考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jylw/12342.html

文章TAG标签:教学改革论文

声明:《论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