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22-11-29 16:25 隶属于:农业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摘要:高牧微生物学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知识点繁杂、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摘要:高牧微生物学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知识点繁杂、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物科学;畜牧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1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2016年,华南农业大学进行本科生学分制试点改革,动物科学专业作为第一批试点学科践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畜牧微生物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调整变动较大,改革前的开课时间为每学年秋季学期开课(即大二第1学期修读该课程),而改革后每学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各开课1次。学生可以从大一第2学期起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大一学生学习热1极高,改革后2016级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选择修读畜牧微生物学课程的学生占年级学生总数的65%,但大一第2学期同时是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的学习时间,没有生物化学等课程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微生物学课程时较为吃力。学分制改革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学生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缺乏专业的课程修读指导造成了部分课程学习效果欠佳。

  1.2 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脱离畜牧生产实践畜牧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在不断增加,而教学课时却没有相应增加,多年来一直保持32个学时,产生了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的矛盾。目前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微生物学的共性知识,授课内容主要集中在“总论”部分的7个专题,即“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和"动物免疫学基础"2,总论部分内容繁杂,知识点相对零散,微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和形态特殊,生理特征多样。学生缺乏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对知识点的掌握较为吃力,从而影响整门课程的学习"。因此,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提高畜牧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尤为关键。

  1.3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多年来,畜牧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虽然有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引人,但“讲一听”模式的授课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课堂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只能机械地学习理论内容,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而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学生缺乏临床养殖经验,不了解畜牧业养殖现状,使得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畜牧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效果

  2.1 改革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合理选课笔者所在教研组与动物科学专业主管部门密切沟通,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学业导师"制度,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修读课程的学期;与实验课任课老师协调,根据理论课选修人数调整每学年的开课班次和开课时间,实验课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授课,并根据理论课授课进度调整课程开课时间。

  2.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优化教学内容。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突出微生物学的重点、要点和难点,着重介绍动态发展的内容和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遵循“经典内容结合学科前沿动态”的原则,介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结微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机结合;遵循“理论知识结合应用案例”的原则,介绍华南地区畜牧养殖业的特点,以及微生物学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将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微生物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有机结合,引用典型案例进行系统讲授,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6)。同时,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风格,丰富课件的教学素材,引入微生物发展历程中的小故事或任课教师的科研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听课过程中的关注度。

  2.3多种教学模式并举,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打破畜牧微生物学“绪论一总论一各论"传统教学思路,改变"讲一听"模式的授课方式,实现多种教学模式并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授课过程中,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微生物发展历程中的大事件”带入“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学科热点问题”带入"讨论式”教学模式,以“科研项目”介绍带入“研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开展“实践性”教学,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畜牧业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走进课堂,介绍微生物在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信心,组织其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和企业,体验微生物学在科研和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开办“学术沙龙”,利用专业知识讨论生产实践的案例,讲清问题的缘由、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结语

  近年来,教学团队针对畜牧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畜牧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探索性、持久性的工作,涉及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提高[5],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投入精力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需要学校投入经费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也需要学生积极响应参与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来。

  参考文献:

  [1]周启武,严杜建.新形势下畜较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畜与饲料科学,2015,36(3):59-61.

  [2]黄青云畜牧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来源:《畜牧与饲料科学》,作者:蔺文成,李鸿鑫,张新珩,马静云,谢青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nylw/13013.html

声明:《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