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高校音乐教学中满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1-10 10:21 隶属于:文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满族音乐文化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聚着满族人民的优秀品格与智慧精华。如何引领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如何将满族音乐文化

  摘要:满族音乐文化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聚着满族人民的优秀品格与智慧精华。如何引领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如何将满族音乐文化引进地方高校中,如何唤起学生对于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如何将现代新社会教学技术与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正是教育第一线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对于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寻找一条能够发挥高校优势的传承途径。

人民音乐杂志征收音乐类论文

  关键词:满族;高校;音乐;文化传承

  一、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高校教育中,音乐在所有学科中一直是不被重视的学科,在整体学科中的地位不高。由于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也导致教师负担较重,上课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教学仍全部围绕教材来进行,缺乏音乐的艺术性与创造性,学生大多被“填鸭”,不具备主动性,难以发挥艺术的创新。高校作为培养全国人才的摇篮,已经从简单的教学发展成全面的提升阶段。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高校音乐基础教育中涵盖的民族音乐部分与基础音乐部分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的学科方面,还体现在音乐教学思想内涵方面的巨大分歧上。不仅如此,关系高校音乐教育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还体现在教师师资队伍人才方面的流失和稀缺。以师范院校为例,从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必修课已经出现,然而在核心课程整体比例上并未占有很大的比重,没有作为重要课程而存在,从教材的角度来讲,西方音乐所占比重较大,民族音乐以及本土音乐很少,学生对于本土民族音乐也表现得很冷漠,更谈不上热爱。近些年国家开始逐渐重视起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走进公众视野,民族音乐文化稍有重视,但关注度还有待提高。现在高校都拥有丰富的社团组织,也持续开展着林林总总的实践活动,这其中大多是艺术实践活动,如歌唱比赛、艺术晚会等,对于知识类别的比赛较少,关于民族音乐的活动更是屈指可数。

  推荐期刊:《人民音乐》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国内外乐坛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成果,介绍、评论优秀的中外音乐家名作。《人民音乐》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2009年入选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评选的“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期刊”。

  二、满族音乐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满族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形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中灿烂的艺术瑰宝之一。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科技浪潮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价值体系的背离,少数民族文化在不断革新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逐渐被遗忘,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消解、重构。“要想保护与传承满族音乐,必须尊重满族音乐文化传承人”[1]。满族音乐文化发展至今,传承中存在诸多阻力,现在可以说,满族学生都很少能够唱出自己家乡的歌曲,真正喜欢满族音乐的更是不多见,除了满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学生对于满族音乐就更是知之甚少。满族音乐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精华。它蕴含满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比如,满族歌曲《阿察布密歌》是清代满族婚礼上“念唱”的祈福祝辞,满族人民在举行婚礼时都会唱起这首歌,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大多是通过仪式、节日来进行的,而现今受到社会变迁的冲击,导致传承的模式与规律都要随之发生改变。这些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与活动形式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承再现,正是所面临的问题。就目前来讲,满族音乐文化所留存下来的,纯而又纯未经过改编的作品少之又少。由于满汉文化交融,使得满族音乐文化受到汉族影响也颇多,加之在传承模式上大多为家族相传,所以在传承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了解满族音乐的人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亡,现在的青年人对于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更是缺乏热情,如此缺乏完整性与连续性的传承模式也产生诸多问题。

  无论是在中小学课程中还是高校课程中,我们都会发现本土对于满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度并不够。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五线谱识读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高校中,西方的和声、复调、乐理也是在整体课程设置上占据很大的百分比,成为最基础的课程,而当地音乐文化课程则非必修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课程的重视。笔者通过对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北华大学音乐学院等3所学校近1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了解满族音乐文化的学生为7%,对满族音乐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仅有3%,而对满族音乐不太了解的有90%,能演唱满族民歌的不足1%,而能用满语演唱满族民歌的几乎没有。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满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甚微,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令人担忧。

  在高校中,教师素养更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教师队伍中多引进海外归来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主要研究的是西方音乐文化的特征及审美倾向,在满族音乐方面了解得很少,很少有人会走进田野中,进行满族音乐的调查。教师队伍建设中研究满族音乐文化的专业教师边缘化现象严重,再者,对于研究满族音乐文化的教师有一大部分院校还是中国音乐史的教师兼任,并没有专门聘任满族音乐文化传承人来教授这门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也是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教育中的满族文化的研究流于形式,教师善于做表面文章,缺少原汁原味的传承,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阻碍满族音乐在国内音乐领域的发展壮大。教师本身就需要热爱满族音乐文化,并对满族文化史与满族音乐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探寻,并真正形成对于满族文化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这种素养,对于满族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自己都不是很清晰,也不了解满族音乐,甚至自己都不会用满语演唱一首满族民歌,更何谈教会学生呢?满族是一个地处东北部地区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语言、满族歌谣、满族寓言故事、满族伦理思想等每一种文化都可以当成一个课题进行专项研究,“满族音乐大体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说唱音乐三类”[2]。单项举例:满族民歌有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形式多样,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也各有特色。而其中任意一项都够我们消耗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来研究,我们的高校教育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真正走进田野,将音乐带出来。保护与传承满族音乐文化,我们一直在做,可我们却忘记了最初保护传承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热爱满族音乐文化,而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当高校教师做学问能够真正有了这样一种意识时,他们做出的学问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觉自愿地热爱满族音乐,愿意作为传承人去守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在高校中弘扬满族音乐文化的途径探索

  1.规范性系统教育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学生可以更容易地从很多渠道与途径接触到各种音乐类型,外国的现代流行音乐随时随地可以接触到,但这就对传统音乐造成较大的影响,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逐渐边缘化的地位也让国人很难真正去认知民族音乐的魅力”[3]。

  在新媒体时代影响下,亟待填补民族艺术文化传统的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更需要通过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爱国主义精神,符合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弘扬民族文化的多种要求。高校开展本地域的民族传统音乐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现代技术理论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高校如果要引进满族音乐文化课程,除了教材以外,教师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传播人,可是教师本身对于满族音乐文化都不能够保证完全熟悉掌握,很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不能够为学生进行标准的范唱表演,这对于学生来讲就没有合适的发展环境。满族人目前接受过系统满族音乐文化教育的更是凤毛麟角,满语已经很少有人会说,会用满语演唱的满族民族歌曲的人更是寥若晨星。这就要求为学生上课的人应该是真正掌握满族民族民间音乐的满族民间艺术家,或者是与满族民间艺术家系统学习过的教师。一方面是在满族音乐文化教学中突出满族音乐文化风格与音乐题材,使满族音乐文化能够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另一方面,高校课程建设与满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结合亟待吸收、选拔、培养一批受过良好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执着热爱的传承者,人才的培养是实现高校音乐文化与满族音乐文化有机结合的发酵剂。长白山地区的高校应该发挥优势,不断地利用本地区地理优势,不断推动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强化满族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课堂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发本地满族音乐文化资源,整理资源内容与提取内涵,将本校课程与满族音乐文化有机结合,推动课程地方建设可持续发展。

  2.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

  在教学上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将满族的音乐片段作为学生发声练习或者视唱的内容,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演唱曲目而是让其能够了解或掌握满族音乐文化的风格,从而在传承满族音乐文化上起到助推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融合的开放性策略,如邀请满族老艺术家进行讲座,将艺术实践课程与满族音乐文化主题相结合,召开满族歌舞展演会,同时在课堂上进行鉴赏讲授,尽可能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要。对于选修课程的设置和活动方案的探索,弘扬满族音乐文化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继承与弘扬满族音乐文化包括学习满族地方语言、学习满族歌舞、穿满族服饰等,要把这些学习来的文化融入教材中,这些优秀的文化才能慢慢地传承下去。在高校各个学院还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满族交流文化活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学习传统的满族音乐文化活动。“音乐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要重视体现出音乐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点,进而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4]。满族音乐文化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进行传承,满族音乐文化教育在长白山地区目前处于较初级阶段,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满族音乐文化的相关课程,但因为各种现实问题没有继续开展下去,或者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开展满族音乐文化课程的有效目的。在高校中,开设有关满族音乐文化方面的艺术选修课,会发挥它独特的传承作用,可以设立课题组专项研究编排相关教材,让满族音乐文化教育从口传心授与新社会理论相结合,变成可以长久流传下去的遗产。

  确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牢牢把握民族音乐文化,是未来我们站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的根本保证。将满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的灵魂即为文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经历过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把满族音乐文化艺术引入高校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是文化力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民族精神的音乐文化能够塑造一个国家人格的灵魂,推动文化的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满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开设满族音乐文化相关课程与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高校对于满族音乐的教育较为初级,发展得较晚,所以将满族音乐纳入高校教学中,不仅能够承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还是对高校现代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有益探索。

  满族音乐文化是满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绵延千年包含诸多审美思想,集中体现了满族先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的是满族人民的品格与精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传播满族音乐文化意识形态能够给予欣赏者艺术感染力,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将满族音乐文化引入高校教学中,对长白山地区的高校教育会有很大的影响。转变以往的教学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对满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寻找接班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都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的,重视的是学习者的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这就填补了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脱离实践的缺陷。满族音乐文化形式来源于生产生活,所以与满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在生活中的人都是音乐的创作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仿佛走入满族人生活的场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音乐技能。

  中国少数民族繁多,拥有不同历史文化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审美情趣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赞美。音乐的存在形式可以多样性与特殊性同时存在,学习满族音乐文化能够让学生了解满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从歌曲中体会满族人民质朴、乐观、豁达、奔放的精神品格。他们带给学生们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慰藉是流行音乐或西方音乐无法代替的。在高校中切实推广并引进满族音乐文化,对于整合教育资源是相当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国家软实力之一,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积蓄和扩充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在高校文化建设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高玉侠.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9.

  [2]孙连君.满族音乐文化植入高校音乐课程的意义[J].吉林教育,2015(12):3.

  [3]谢玉星.多元文化影响下的民族音乐教学研究[J].科技展望,2016(12):158.

  [4]董芳.浅谈互联网时代媒体对高校民族音乐教学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2017(4):7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wslw/10816.html

声明:《高校音乐教学中满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