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论文咨询网

非遗舞蹈课堂化路径初探

来源:华盛论文咨询网 发表时间:2019-01-31 10:48 隶属于:文史论文 浏览次数: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之为无形遗产,其包含的种类繁多,其中非遗舞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文化的积累和实践中创造了较多的艺术文化,这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之为无形遗产,其包含的种类繁多,其中非遗舞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文化的积累和实践中创造了较多的艺术文化,这些艺术文化都被列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这对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而言,将是一件好事。因此,为了使非遗舞蹈得到更好的普及与弘扬,本文着重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舞蹈的概述,以此论述非遗舞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非遗舞蹈课堂化路径初探研究。

舞蹈杂志征收舞蹈类论文

  【关键词】初探;非遗舞蹈;课堂化

  非遗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肩负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沧桑,其是民族人们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其以舞蹈的形式将人类文化多样性展示出来,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然而,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在不断的追求中,使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艺术财产在无形之中被消退。对于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弘扬而言,一个民族艺人的消逝,可能意味着一种非遗舞蹈的隐没,同时这也意味着一笔巨大的文化财产的消散。为了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些非遗舞蹈,将其引入到学校舞蹈课程体系中,将非遗舞蹈作为一门舞蹈课程对待,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学习与交流该非遗舞蹈,进而能够使非遗舞蹈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同时还能够丰富学校舞蹈文化,拓展教师与学生的舞蹈知识面。

  推荐期刊:《舞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舞蹈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作为无形遗产,是一个民族艺术的体现,其涵盖了一个民族人们的记忆与智慧,是人们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要比传统文化涵盖面广泛,其包含口头传承,而口头传承是一种文化载体语言;包含传统工艺技能;包含传统艺术表演形式,礼仪、民俗活动、节庆;其种类多样,而每一种类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非遗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分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而非遗舞蹈的涵盖面较广,例如,我国具有56个民族,其中每一个民族最少有两种舞蹈,而这些舞蹈都被称之为非遗舞蹈。其是一个民族智慧与文化的体现,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故而,将其引入到学校舞蹈课程体系中,使其能够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发挥其根本艺术作用,丰富学校舞蹈课程,启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进而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二、非遗舞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为了使非遗舞蹈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扬,将其引入到学校舞蹈课堂教学中,是其发展需要,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拓展学生舞蹈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基于非遗舞蹈的教学特性,将其引入到学校舞蹈课程体系中,具有可行性,能够弥补学生艺术素养的缺失。由于以往舞蹈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过于单薄,不能够满足学生舞蹈学习需求,尤其是学校在教学中,较为注重技能的与知识理论的教授与掌握,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艺术素养不高,促使学生审美观念低下。因此,新时期下,学校应该有效解决这一教学现状,找寻教学中的根本因素,及时调整与改进,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使学生在艺术道路上全方位发展。非遗舞蹈体现了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模式,其本身具有内部结构特性,而研究非遗舞蹈教学的途径,不仅是对非遗舞蹈的传承,同时也是丰富学校舞蹈课程的体现,将其引入到舞蹈教学中,能够弥补学生艺术素养的缺失,进而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因此,学校将非遗舞蹈列入到舞蹈课程体系中,能够更深入地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潜能,使学生受到非遗舞蹈的艺术启发,进而发挥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创作能力。

  (二)促进非遗舞蹈的研究

  非遗舞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以人为核心,经过人精神、技艺、经验的活态的变化,能够更好地领悟非遗舞蹈的内在涵养。而非遗舞蹈的特性是活态传承,故而,人的传承与学习是保护非遗舞蹈的最好形式。将非遗舞蹈列入到学校舞蹈教学中,能够使舞蹈专家对其进一步研究,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加以想象,对其进行二次创作,使非遗舞蹈呈现新的艺术形式,即有非遗舞蹈的内涵,有能够体现现代化舞蹈艺术形式,而这种二次创作的舞蹈也是一种艺术的结晶。因此,将非遗舞蹈列入到学校舞蹈课程体系中,便于舞蹈者与学生更好的去研究与专研该舞蹈形式,能够起到发展学生智力与舞蹈艺术潜能的作用,进而使非遗舞蹈形式得到继承、发扬、拓展。基于此,将非遗舞蹈融人到学校舞蹈课程中是必要的,同时也是非遗舞蹈的发展所需。

  三、非遗舞蹈课堂化路径初探研究

  (一)丰富学生知识面

  学校将非遗舞蹈列入到舞蹈课程中,能够使非遗舞蹈真正落实到学校舞蹈教育中,进而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弘扬。当前,一些具有非遗舞蹈,已经随着老艺人的消逝而失传,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我国人民逐渐意识到非遗舞蹈的珍贵,才意识到失去了什么。对于非遗舞蹈的传承,其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与审美心理的传承,非遗舞蹈是民间艺人运用肢体语言对情感的表达,其是借助民间活动与民俗仪式进行弘扬与传承的,其具有自娱性、广场性、传承性、随意性等特点。基于当前各大舞蹈院校所教授的舞蹈大都是剧场舞蹈与学院舞蹈,大都是在非遗舞蹈形式中提炼的,相比较非遗舞蹈其具有表演性、规范性。然而,非遗舞蹈完全来自于民间,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与雕饰,如果将其融入到学校舞蹈课程体系中,不加以修饰,将其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舞蹈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具有原汁原味的舞蹈表演形式,通过学生演绎以及对非遗舞蹈的讨论,使学生与先辈艺人形成情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舞蹈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事实上,在学生学习与演绎非遗舞蹈过程中,才是对非遗舞蹈最好的传承与弘扬。因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想法超强的群体,非遗舞蹈能够得到他们的学习与认可,必定会得到有效的发扬与传承。将非遗舞蹈引入到学校舞蹈课程体系中,教师应该对其具有高度的认识,并在了解与研究中整理、发掘、传承、保护非遗舞蹈,采取有效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学习非遗舞蹈,进而丰富学生知识面。因此,将非遗舞蹈引入到学校舞蹈教学中是必要性的,不仅能够对非遗舞蹈进行弘扬,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校舞蹈教学质量。

  (二)启发学生创作能力

  学校将非遗舞蹈列入到舞蹈课程体系中,能够启发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创作,对发展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曾指出当前民族舞蹈以一种病态新式出现,要么以国外芭蕾舞进行美化形成一种民族舞蹈,要么就是反复抄袭民族舞蹈元素,缺乏对舞蹈的创新精神。在以往的舞蹈作品中,舞蹈家大都本着“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思想理论为创作原则,时常深入到民间调查,并且创作出具有新颖性的舞蹈佳作。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优秀的舞蹈作品反而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一方面,像杨丽萍老师所说的舞蹈作品中毫无创新,只是一味地模仿。另一方面,是创作出的舞蹈作品脱离了民间生活,远离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创作元素。而《云南印象》的诞生,使舞蹈家与观众眼前一亮,都为之动容,将云南的风土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之所以成功,是杨丽萍老师走访民间,挖掘非遗舞蹈的内在深意,同时启动农民身上的艺术灵性,并将这些元素都融入到创作中。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应该静下心来,去挖掘民间素材,将对生活的灵感融入到舞蹈艺术中,进而才能够创作出佳作。而将非遗舞蹈引入到学校舞蹈课程中,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非遗舞蹈中,感受到其中的内涵与民间元素,启迪学生的舞蹈思维与创作思维,使学生受到非遗舞蹈作品的感染,效仿先辈舞蹈家,走乡防民,感受大自然,受到当地民众的启迪,获得一种艺术的灵感,并将这种灵感融入到舞蹈创作中,进而能够发展学生舞蹈创作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将非遗舞蹈融入到舞蹈课程体系中,能够为学生舞蹈教学拓展另一种教学模式,进而完善非遗舞蹈课程的构建形式。一直以来,学校民族舞蹈教材大都是沿用以往舞蹈家经过十几年的创作、整理、提炼的舞蹈作品来教学的,延续单一元素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模仿与练习,忽视对民间舞蹈的深入领会,使民间舞蹈自身独有的价值,没有在舞蹈课堂中体现,致使学生艺术素养低下。为此,学校也在一直探寻课程改革方法,而将非遗舞蹈融入到舞蹈课程体系中,能够改变这一教学困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舞蹈技能,提升艺术素养。在舞蹈教学中,学校可以根据舞蹈专业特点,将非遗舞蹈适当地引入到课程体系中。例如,根据表演性的舞蹈教学形式,可以选择一些舞蹈性强的非遗舞蹈融入到其中,使学生一次只学习一个民间舞蹈,并要求学生根据舞蹈内涵,去揣摩舞蹈动作与神态,使每一个舞蹈动作通过学生的有效揣摩更具艺术性,陶冶学生的情感,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舞蹈技能与知识理论的培养,给予学生想舞蹈动作中一些时间,使学生在演绎中更具意境,更能够将舞蹈内在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提升学生感悟舞蹈的能力。因此,将非遗舞蹈融入到学校舞蹈教学中,能够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结合舞蹈内涵,去想象与感悟舞蹈动作,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是一个民族人们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其以舞蹈的形式将人类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然而,由于一些因素,促使一些非遗舞蹈得不到有效的传承,进而消失,这对于我国人民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些非遗舞蹈,将其引入到学校舞蹈课程体系中,将非遗舞蹈作为一门舞蹈课程对待,丰富学校舞蹈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全面的舞蹈知识内容,使非遗舞蹈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进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晶.“非遗热”背后的冷思考——山东非遗舞蹈传承与保护研究[J].齐鲁艺苑,2018(01):19-22.

  [2]刘斌.舞蹈教育的质量提升与多元渠道的探索——2016年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综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5):117-120.

  [3]徐荣.以辽南金州龙舞为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发展“非遗”舞蹈文化[J].舞蹈,2013(09):56-57.

  [4]石曼晴,付瑶,叶进.非遗舞蹈显纷呈2013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晋京展演[J].舞蹈,2013(04):60-6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hr.com/hrlwfw/hrwslw/11040.html

声明:《非遗舞蹈课堂化路径初探》